廣東大灣區(qū)高三4月二模語文試題
2024廣東大灣區(qū)高三4月二模語文試題大家考過了嗎?高考語文模擬考試要珍惜,下面給大家分享一些關于2024廣東大灣區(qū)高三4月二模語文試題(帶答案),希望能夠對大家的需要帶來力所能及的有效幫助。
2024屆大灣區(qū)普通高中畢業(yè)年級聯(lián)合模擬考試(二)
本卷共10頁,23小題,滿分150分??荚嚂r間150分鐘。
注意事項:
1.答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學校、班級、姓名、考場號、座位號和準考證號填寫在答題卡上,將條形碼橫貼在答題卡“條形碼粘貼處”。
2.作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2B鉛筆在答題卡上將對應題目選項的答案信息點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試卷上。
3.非選擇題必須用黑色字跡的鋼筆或簽字筆作答,答案必須寫在答題卡各題目指定區(qū)域內相應位置上;如需改動,先劃掉原來的答案,然后再寫上新答案;不準使用鉛筆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無效。
4.考生必須保證答題卡的整潔,考試結束后,將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
一、現(xiàn)代文閱讀(35分)
(一)現(xiàn)代文閱讀 I
(本題共5小題,18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5題。
材料一:
5800年前,文明曙光在中華大地出現(xiàn)。公元前3500年至公元前1500年,在今浙江余杭良渚、山西襄汾陶寺、陜西神木石峁、河南偃師二里頭等四處形成都邑性遺址,在黃河流域、長江流域、遼河流域形成其他中心性遺址。距今5100年至4300年前,一些社會發(fā)展較快的地區(qū)相繼出現(xiàn)了早期國家,跨入了文明階段。距今4300年至4100年前,長江中下游的區(qū)域文明相對衰落,中原地區(qū)持續(xù)崛起,在匯聚吸收各地先進文化因素的基礎上,政治、經濟、文化持續(xù)發(fā)展,為進入王朝文明奠定了基礎。夏朝建立后,經過約二百年的發(fā)展,在河南偃師二里頭建造了同時期全國范圍內規(guī)模最大的都邑,在中原各地形成不少人口集中的聚邑。
這些都邑和聚邑,被稱為“國”(圓)?!皣笔且粋€象形字,中間的“口”代表人、人群,下面的一橫代表一片土地。由于這片土地是這群人生活和生產的基礎,必須有人拿戈守衛(wèi)。為了安全起見,周圍還要建一圈墻—外面的一個大“口”。何尊中那個“國”字的寫法還沒有外面這個大“口”。這樣的國當時已有很多,所以有了“萬國”的說法。“萬”不是一個確切的數(shù)字,而是一個形容詞,萬國形容國之多。相傳大禹在涂山(一般認為在今安徽蚌埠禹會區(qū)淮河東岸)大會諸侯,“執(zhí)玉帛者萬國”。到夏朝,盡管國的數(shù)量仍不可能達到萬,但肯定比大禹時代有所增加。
商朝的統(tǒng)治范圍和影響所及比夏朝更大,國的數(shù)量應該更多。隨著國家形態(tài)的形成和強化,以及行政中心功能的完善,商王的駐地由不斷遷移轉變?yōu)殚L期穩(wěn)定,成為最大、最重要的國。盤庚遷殷后的二百多年間,商朝的首都一直在殷(今河南安陽殷都區(qū))。殷雖然也是“萬國”之一,但其地位與重要性已遠在其他國之上,因而被稱為“中國”?!爸小北緛硎巧倘酥谱鞯囊幻嫣厥獾拇笃斓拿Q,用作召集部眾。每次召集時,部眾都會圍繞聚集在這面大旗“中”的周圍,時間久了,“中”就衍生出中心、中央、最重要的含義。中國,就是萬國的中心、中央,萬國中最重要的一個國,也就是何尊銘文中的“大邑商”。所以周武王在攻克商朝的首都“大邑商”后,可以向上天報告,“余其宅茲中國”。不言而喻,到了周朝,周朝的首都—原來的宗周和新建的成周—就是中國,其地位高于萬國,也高于所有諸侯國的都城。直到東周初,中國還是周天子所在的周朝首都的專名,諸侯國的都城只能稱“都”。
進入春秋時代,周天子的權威逐漸喪失,“天下共主”的地位名存實亡。強大的諸侯在“尊王攘夷”的旗號下相互爭奪兼并,對因災禍而亡的小國不再興滅繼絕,而是直接吞并。春秋時有名有氏的國還有一千多個,到了戰(zhàn)國時已經只剩下秦、楚、齊、燕、韓、趙、魏七國和若干個附庸小國。周天子的實際地位已經降到了與附庸小國相當?shù)某潭?,他的首都已不如七國中稍大一點的都城。七國中的任何一國都比他擁有更大面積的土地、更強的實力?!爸袊痹缫巡皇侵芴熳拥膶?,諸侯國,特別是地處中原的諸侯國,都已將自己的都城或自己統(tǒng)治的國當作中國。中國還被稱為“赤縣神州”或“神州”。公元前221年秦始皇滅六國,實現(xiàn)統(tǒng)一,他的首都咸陽當然穩(wěn)居中國的地位,而六國的首都和疆域都成了他的統(tǒng)治范圍,各自的“中國”概念也得以延續(xù),所以整個秦始皇的統(tǒng)治區(qū)都成了中國。秦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的瑯玡臺刻石中稱:“六合之內,皇帝之土,西涉流沙,南盡北戶,東有東海,北過大夏。”這一廣闊的疆域都成了中國。
(摘編自葛劍雄《何以中國》)
材料二:
大家都知道,現(xiàn)在中國崛起了,可是,崛起帶來的問題是什么呢?除了國力變強之外,也有外與內兩方面的問題。從外部來說,當中國崛起,中國跟現(xiàn)在世界上通行的國際秩序,就會發(fā)生一定沖突。蛋糕要重新分配嗎?利益要重新調整嗎?打個比方,好像一個很擠的車廂,車廂上只能容五六個乘客。這五六個乘客都規(guī)規(guī)矩矩站著就算妥了,可是,現(xiàn)在有一個乘客突然變得特別胖,胖了以后原來各自占有的空間會發(fā)生變化。這樣會不會引起沖突?是接受大家各安其位的原有空間,還是要重新建立一個新的秩序,這就要對自我重新界定。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內部也出現(xiàn)了問題。當國家不斷發(fā)展的時候,我們的區(qū)域差異、城鄉(xiāng)差異、階層差異和族群差異,就越來越厲害。不平衡的情況下,內部認同也出現(xiàn)問題。為什么大家要認同這個國家,憑什么要認同,在什么共識上認同?如果大家看過亨廷頓的《我們是誰》就可以知道,“認同”問題是很嚴重的。如果沒有一個新的認同基礎,變化了的國家很難建立穩(wěn)定秩序。因此,這就出現(xiàn)三個方面的問題:第一,我們要重新認識歷史中國是怎么樣的?第二,要認識現(xiàn)在我們是一個怎么樣的國家?第三,要認識中國未來要如何和世界相處?因此,學術界會來討論這些問題,什么是“中國”?“中國”應該是怎么樣的?
這就是我們今天要討論“何為中國”的重要原因。
(摘編自葛兆光《為什么中國人要討論“何為中國”?》)
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距今4300年至4100年前,中原地區(qū)持續(xù)崛起為進入王朝文明奠定了基礎。
B.盤庚遷殷這一史實說明,盤庚之前商朝的都城可能有過多次遷移變化。
C.戰(zhàn)國時周天子的國都還不如“戰(zhàn)國七雄”中任何一個國家的都城大。
D.當下我們討論“何為中國”這個問題,其重要原因在于中國的崛起。
2.根據(jù)材料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史前社會發(fā)展較快的地區(qū)出現(xiàn)早期國家,標志著該地區(qū)進入了文明階段。
B.從夏朝到戰(zhàn)國時代,國的數(shù)量總體呈遞減趨勢,直到秦始皇統(tǒng)一中國。
C.戰(zhàn)國時期,中原地區(qū)的諸侯國都已將自己的都城或統(tǒng)治的國家視作中國。
D.國家發(fā)展導致出現(xiàn)諸多不平衡問題,沒有內部認同,很難建立穩(wěn)定秩序。
3.下列選項中,“中國”一詞不具有國家層面意義的一項是(3分)
A.其后秦遂以兵滅六國,并中國。(《史記·天官書》)
B.唯獨齊為中國會盟,而桓公能宣其德,故諸侯賓會。(《史記·齊太公世家》)
C.欲辟土地,朝秦楚,蒞中國而撫四夷。(《孟子·梁惠王上》)
D.(齊宣王)謂時子曰:我欲中國而授孟子室,養(yǎng)弟子以萬鐘。(《孟子·公孫丑下》)
4.結合材料內容,下列對譚其驤《西周時期全圖》(局部)的解讀不恰當?shù)囊豁検?3分)
A.西周時期的“萬國”,主要集中在黃河流域和長江流域之間的地帶。
B.成周的都城洛和魯國曲阜、晉國曲沃、楚國丹陽等處于同一地位。
C.宗周都城鎬可以稱為“中國”,而其他諸侯國的都城則不能。
D.周成王營建的新都洛,更符合“余其宅茲中國”中“中國”的本意。
5.據(jù)考證,何尊銘文中“余其宅茲中國”是目前最早的關于“中國”的表述,請根據(jù)材料一,簡述秦朝以前關于“中國”一詞內涵的歷史演變情況。(6分)
(二)現(xiàn)代文閱讀II(本題共4小題,17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6~9題。
五個餑餑①
莫言
除夕日傍黑天時,下了兩天的雪終于停了。爺爺囑咐我把兩個陳年的爆竹放了,那正是自然災害時期,煤油要憑票供應,蠟燭有錢也難買到,通宵掛燈的事只好免了。
母親把家里的兩盞油燈全點亮了,燈芯剔得很大,屋子里十分明亮。母親在灶下燒火,火苗映著母親清癯的臉,映著供桌上的祖先牌位,映著被炊煙熏得黝黑發(fā)亮的墻壁,一種酸楚的莊嚴神圣感攫住了我的心······
奶奶把一個包袱鄭重地遞給爺爺,輕輕地說:“供出去吧?!睜敔敯寻そ舆^來,雙手捧著,像捧著圣物。包袱里放著五個餑餑,準備供過路的天地眾神享用。這是村里的老習俗,五個餑餑從大年夜供出去,要一直擺到初二晚上才能收回來。
院子當中已放了一條方凳,爺爺蹲下去,小心翼翼地把餑餑擺好?!皝戆?,孩子,給天地磕頭吧!”爺爺跪下去,向著東南西北四個方向磕了頭。我也跪下,將我的頭顱低垂下去,一直觸到冰涼的雪。天神地鬼,各路大仙,請你們來享用這五個餑餑吧!······蒸餑餑的白面是從包餃子的白面里摳出來的,這一年,家里的錢只夠買八斤白面······不知怎的,我的嗓子發(fā)哽、鼻子發(fā)酸,要不是過年圖吉利,我真想放聲大哭。
就在這時候,柴門外邊的胡同里,響起了響亮的歌聲:
財神爺,站門前/看著你家過新年/大門口,好亮堂/石頭獅子蹲兩旁······
我從地上爬起來,愣愣地站在院子里,聽著“財神”②的祝福。他的嗓門寬寬的,與其說是唱,還不如說他念。他就這樣溫柔而悒郁地半念半唱著,仿佛使天地萬物都變了模樣......母親早就準備好了飯碗,我看碗里只有四個餃子,就祈求地看著母親。母親嘆了口氣,又用笊籬撈了兩個餃子,放在碗里。端碗走到胡同里,“財神”急步迎上來,抓起餃子就往嘴里塞。
“財神,你別嫌少·····.”我慚愧地說。他進行了這樣美好的祝福,只換來六個餃子,我感到很對不起他。
“不少,不少。大侄子,快快回家過年,將來考中狀元?!?/p>
“財神”沒有往我家飯碗里放元寶,大概連買紙元寶的錢都沒有了吧。他一路唱著向前走了,我端著空碗回家過年·······
“娘,咱家要真像財神爺說的有一麻袋錢就好了。那樣,你不用去喂牛,奶奶不用摸黑紡線,爺爺也不用去割草了。”
“哪里還用一麻袋。”母親苦笑著說。
“會有的,會有的,今年的年過得好,天地里供了餑餑?!薄棠毯鋈幌肫饋砹耍瑔枺骸敖鸲匪铮G餑收回來了嗎?”
“沒有,光聽'財神'窮唱,忘了。”母親對我說,“去把餑餑收回來吧?!?/p>
我來到院子里,伸手往凳子上一摸,心一下子緊縮起來。再一看,凳子上還是空空的。“餑餑沒了!”我叫起來。爺爺和母親跑出來,跟我一起滿院里亂摸?!罢业搅藛?”奶奶下不了炕,臉貼在窗戶上焦急地問。
爺爺找出紙燈籠,把油燈放進去。我擎著燈籠滿院里找,燈籠照著積雪,凌亂的腳印,沉默的老杏樹,堡壘似的小草垛·······
一家四口圍著燈坐著。奶奶開始嘮叨起來,一會兒嫌母親辦事不牢靠,一會兒罵自己老糊涂,她面色灰白,兩行淚水流了下來。已是后半夜了,村里靜極了。一陣凄涼的聲音在村西頭響起來,“財神”在進行著最后的工作,他在這一夜里,要把他的祝福送至全村。就在這祝福聲中,我家丟失了五個餑餑。
“弄不好是被"財神”偷去了?!睜敔敯褵煷佔釉诳谎厣峡牧丝?,沉著臉站起來?!暗?,您歇著吧,讓我和斗子去·····.”母親拉住了爺爺。
“這個“財神”,也是可憐······你們去看看吧,有就有,沒有就拉倒,到底是鄉(xiāng)親,抬頭不見低頭見?!睜敔斦f。
我和母親踩著雪向村西頭跑去?!柏斏瘛边€在唱著,他的嗓子已經啞了,聽來更加凄涼:快點拿,快點拿/金子銀子往家爬/快點搶,快點搶/金子銀子往家淌······
我身體冷得發(fā)抖,心中卻充滿怒火。我像只小狼一樣撲到他身邊,伸手奪過了他拎著的瓦罐。
“誰?誰?土匪!動了搶了,我咧著嗓子嚎了一夜,才要了這么幾個餃子,手凍木了,腳凍爛了······”“財神”叫著來搶瓦罐。
“大田,你別吵吵,是我。”母親平靜地說。
“是大嫂子,你們這是干啥?給我?guī)讉€餃子后悔了?大侄子,你從罐里拿吧,給了我?guī)讉€拿回幾個吧。”
瓦罐里只有幾十個凍得梆梆硬的餃子,沒有餑餑。
餑餑上不了天,餑餑入不了地,村里人都在過年,就你“財神”到我家門口去過。我堅信爺爺?shù)呐袛嗍菧蚀_的。我把瓦罐放在雪地上,又撲到“財神”身上,搜遍了他的全身?!柏斏瘛币粍右膊粍?,任我搜查。
“我沒偷,我沒偷······”“財神”喃喃地說著。
“大田,對不住你,俺孤兒寡婦的,弄點東西也不容易,才······金斗,跪下,給你大叔磕頭?!?/p>
“不!”我說。
“跪下!”母親嚴厲地說。
我跪在“財神”面前,熱淚奪眶而出。
“起來,大侄子,快起來,你折死我了·····..”“財神”伸手拉起我。
屈辱之心使我扭頭跑回家去,在老人們的嘆息聲中久久不能入睡。天亮的時候我做了一個夢,夢見那五個餑餑沒有丟,三個在下,兩個在上,呈寶塔狀擺在方凳上······
我起身跑到院里,驚得目瞪口呆,我使勁揉著眼睛,又扯了下耳朵,很痛!五個餑餑兩個在上三個在下,擺在方凳上,呈寶塔狀······
【注】①本文是以1961年春節(jié)為背景寫的短篇小說,有刪改。②“財神”:除夕夜里,有乞丐站在門外高聲唱些吉利話,人們把煮好的餃子倒在乞丐的瓦罐里,乞丐把一個草紙疊成的小元寶放到空碗里。人們把紙元寶端回家去,供在祖先牌位下,這叫“接財神”。文中“財神”是村里一個四十多歲的單身漢。
6.下列對小說相關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鄭重”“捧著”等詞語,既寫出了奶奶爺爺對神靈的敬畏,也寫出了他們對五個餑餑的珍視程度。
B.因為僅有四個餃子,“我”祈求地看著母親,母親的嘆氣寫出了她對“財神”的同情及內心的善良。
C.“村里靜極了”這一環(huán)境描寫,使家人后半夜聽到“財神”聲音的情節(jié)合乎情理,更烘托出他們丟餑餑后的心境。
D.小說中的民間小調,與“財神”形象相符,體現(xiàn)了人們對生活的美好愿望,使小說具有濃厚鄉(xiāng)土氣息。
7.下列對小說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小說第一段交代故事發(fā)生的相關背景,同時也為因不能通宵掛燈而使五個餑餑被“財神”偷走的情節(jié)埋下伏筆。
B.小說第三段插入介紹“村里的老習俗”,與后文讓母親收回餑餑的情節(jié)呼應,側面寫出了在當時餑餑的珍貴。
C.餑餑丟失后爺爺?shù)囊环拰懗隽死先速|樸善良的心性,推動了母親和“我”找“財神”、搜餑餑的情節(jié)發(fā)展。
D.標題“五個餑餑”,是文章的重要線索,通過它們失而復得的過程,還表現(xiàn)了困難時期的復雜人性。
8.文中畫橫線的句子“我像只小狼一樣撲到他身邊,伸手奪過了他拎著的瓦罐”,“我”為何表現(xiàn)得如此憤怒,請結合全文作簡要分析。(5分)
9.有論者認為:“莫言的意義在于他為當代文學開辟了一個新的視角”,這個視角就是“兒童視角”。選擇用兒童的眼光來觀察世界是莫言作品的一大特色。請分析本文運用兒童視角敘事的好處。(6分)
二、古代詩文閱讀
(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題。
材料一:
刑政平而百姓歸之,禮義備而君子歸之。故禮及身而行修,義及國而政明。令行禁止,王者之事畢矣。國家者,士民之居也。國家失政,則士民去之。無土則人不安居,無道法則人不至,無君子則道不舉。故土之與人也,道之與法也者,國家之本也。君子也者,道法之總要也,不可少頃曠也。得之則治,失之則亂。故有良法而亂者有之矣,有君子而亂者,自古及今,未嘗聞也。人主之害,不在乎不言用賢,而在乎不誠必用賢。夫言用賢者,口也;卻賢者,行也,口行相反,而欲賢者之至,不肖者之退也,不亦難乎!今人主有能明其德者,則天下歸之,若蟬之歸明火也。人主臨事接民而以義變應,寬裕而多容,恭敬以先之,政之始也;然后中和察斷以輔之,政之隆也;然后進退誅賞之,政之終也。故一年與之始,三年與之終。賞不欲僭,刑不欲濫。賞僭則利及小人,刑濫則害及君子。若不幸有過,寧僭無濫;與其害善,不若利淫。
(節(jié)選自《荀子·致士篇第十四》)
材料二:
聞古之善用人者,必循天順人而明賞罰。治國之臣,效功于國以履位,見能于官以受職。人臣皆宜其能,勝其官。明君使事不相干,故莫訟;使士不兼官,故技長;使人不同功,故英爭。天下莫得相傷,治之至也。明主立可為之賞,設可避之罰。故賢者勸賞而不見子胥之禍,愚者守靜而不陷險危。明主之表易見,故約立;其教易知,故言用;其法易為,故令行。三者立而上無私心,則下得循法而治,望表而動。明主厲廉恥,倡仁義。介子推無爵祿而義隨文公不忍口腹而仁割其肌故人主結其德書圖著其名。人主樂乎使人以公盡力,而苦乎以私奪威。上下之利,莫長于此。故至治之國,有賞罰而無喜怒。發(fā)矢中的,賞罰當符,故堯復生,羿復立。如此,則君高枕而臣樂業(yè),道蔽天地,德極萬世矣。
(節(jié)選自《韓非子·用人》)
10.材料二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每涂對一處給1分,涂黑超過三處不給分。(3分)
介子推無爵祿而義3隨文公□不忍口腹而仁割其肌故人主結其德6書圖著其名
11.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去,文中指離開,與《岳陽樓記》“去國懷鄉(xiāng),憂讒畏譏”的“去”詞義相同。
B.“今人主有能明其德者”與“蒼山負雪,明燭天南”中的兩個“明”用法相同。
C.勝,是勝任的意思,與上一句的“宜其能”相呼應,突出官職與才能的密切關系。
D.勸,指奮力、努力,與《兼愛》“不可以不勸愛人”中的“勸”詞義不相同。
12.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刑罰政令和禮制道義關乎老百姓和君子的歸聚,禮制如能貫徹到自身,會讓個人的品行變得美好,道義如貫徹到國家,那么國家的政治會變得清明。
B.君子關系到國家的治亂,荀子認為古今未曾有擁有君子而政治混亂的國家,卻有有良好的法制而發(fā)生混亂的國家,因此治國可以有君子而無法令。
C.君主的問題,不是不會說怎樣用賢能的人,而是不落實一定要用賢能的人,如果君主的說法和行為相反,又想招納賢才,使不賢能的人退卻,這是很難達到的。
D.韓非認為明君設立的標準需容易看到,教導需容易懂得,法制需容易遵守,如能做到這三方面,君主又沒有私心,那臣下就可以遵循法令而治理政事了。
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8分)
(1)人主臨事接民而以義變應,寬裕而多容,恭敬以先之。
(2)治國之臣,效功于國以履位,見能于官以受職。
14.“賞刑”“賞罰”在文中是“獎賞和刑罰”的意思,請結合文本分析荀子“賞刑”和韓非子“賞罰”思想有什么異同。(3分)
(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
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15~16題。
游船
劉攽
太液滄波北下流,依然清淺可勝舟。
浴鳧鳴鶴輝輝日,折葦衰荷澹澹秋。
勝境陳前終不厭,機心去盡了無愁。
宋生善賦登臨興,華發(fā)相從免獨游。
【注】宋生:宋玉,戰(zhàn)國時期辭賦家,著有《高唐賦》等作品。
1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詩歌寫詩人與友人乘舟游玩的所見所感,起承轉合,自然流暢,音韻和諧。
B.詩人眼中的景物在秋日的映照之下,有動有靜,熠熠生輝,畫面令人陶醉。
C.詩人置身秋日的勝景中,百看不厭,流連忘返,內心的塵事煩擾煙消云散。
D.尾聯(lián)寫到詩人雖有宋玉的才情,與友同游免于孤單,但頭上華發(fā)讓人唏噓。
16.這首詩是如何抒發(fā)詩人的感情的?請簡要分析。(6分)
(三)名句名篇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
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陶淵明在詩文中常以“鳥”自喻,表達自己對官場的厭倦,對回歸田園的渴望,如在《歸園田居》中寫到“ ”,在《歸去來兮辭》中寫到“ ”。
(2)李華在讀《史記·魯仲連鄒陽列傳》時,由書中的“故意合則胡越為昆弟;不合則骨肉出逐不收”這句話聯(lián)想到魏征在《諫太宗十思疏》中“ , ” 的句子。
(3)“龍”在中華文化中有著重要的地位,在今年龍年歡聚之時,小麗爸爸提議每人說 兩句含有“龍”的七言詩文。小麗脫口而出:“ , ”。
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
(一)語言文字運用I(本題共3小題,11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題。
今年三月,有機會隨同文化部的幾位領導同志以及茅以升先生重訪闊別三十年的趙州橋,還到同樣闊別三十年的正定去轉了一圈。地方,是舊地重游;兩地的文物建筑,卻真有點像舊雨重逢了。對這些歷史勝地、千年文物來說,三十年僅似 ① ;但對我們這一代人來說,這卻是變化多么大—— ② 的三十年呀!這些文物建筑在這三十年的前半遭受到令人痛心的摧殘、破壞。但在這三十年的后半——更準確地說,在這三十年的后十年,也和祖國的大地和人民一道,翻了身,獲得了新的“生命”。其中有許多已經更加健康、壯實,而且也顯得“年輕”了。它們都將③,作為中華民族歷史文化的最輝煌的典范繼續(xù)發(fā)出光芒,受到我們子子孫孫的敬仰。
18.請在文中橫線處填入恰當?shù)某烧Z。(3分)
19.下列句子中破折號的用法與畫橫線句子中的破折號用法相同的一項是(3分)
A.“班長他犧——”小馬話沒說完就號啕大哭起來。
B.畫得真好。——你為什么這樣勇敢,不怕他?
C.一個矮小而結實的日本中年人——內山老板走了過來。
D.你怎么會姓趙!——你那里配姓趙!
20.“三十年”一詞多次出現(xiàn)在材料中,請結合材料分析文中三處加點的“三十年”的不同含義。(5分)
(二)語言文字運用II(本題共2小題,9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題。
電腦已能以人類遠遠不能企及的速度和準確性實現(xiàn)原先屬于人類思維獨霸領域的大量任務。我們對于機器能在體力方面超過自己早已司空見慣, ① 。相反地,我們還會因為擁有以巨大的速度,和以幾十人都相形見絀的效率來完成任務的機器而感到由衷高興。機器的這樣一些成就絲毫都不會傷害我們的自尊心?!炯住康?, ② —正是思維的能力,使人類超越了自身體力上的限制,取得了相較于其他生物而言更加令人驕傲的成就?!疽摇咳绻谐蝗諜C器會在我們自以為優(yōu)越的品質上超越我們,我們是否甘心于向自己的創(chuàng)造物雙手奉上那唯一的特權呢? ③ ,不是什么新問題。但是【丙】,現(xiàn)代電腦技術時代的來臨賦予這個問題一種新的沖擊力?!径 ?/p>
21.請在文中橫線處補寫恰當?shù)恼Z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5個字。(6分)
22.“這一問題觸及哲學的深刻底蘊。”是原文中的一句話,根據(jù)材料內容,其所在位置最恰當?shù)氖?3分)
A.【甲】
B.【乙】
C.【丙】
D.【丁】
四、寫作(60分)
23.閱讀下面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60分)
“定位”本指確定方位、場所或界限的意思,現(xiàn)在不但有地理學上的意義,還有社會學、經濟學和哲學等方面的意義。
這句話引發(fā)了你怎樣的聯(lián)想與思考?請寫一篇文章。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模擬考語文參考答案
一、現(xiàn)代文閱讀(35分)
(一)現(xiàn)代文閱讀I(本題共5小題,18分)
1.【參考答案]C。
[試題分析]只是不如七國中稍大一點的都城,不是所有都比不上。
2.【參考答案]B。
[試題分析]原文中商朝的統(tǒng)治范圍和影響所及比夏朝更大,國的數(shù)量應該更多。
3.【參考答案]D。
[試題分析]“中國”指在齊國都城里面。
4.【參考答案]B。
【試題分析]周朝的首都其地位高于萬國,也高于所有諸侯國的都城。
5.【參考答案]①商朝時期:“中”本來是一面特殊的大旗,“中國”就是萬國的中心,是最重要的一國,殷商的地位和重要性遠超他國,所以被稱為中國。
②周朝時期:周朝的首都就是中國,是周天子所在首都的專名,地位高于所有諸侯國的都城。
③春秋戰(zhàn)國時期:周天子的權威逐漸喪失,實際地位下降,中國不再是周天子的專屬,較大的諸侯國都可以把自己統(tǒng)治的國家當做中國。
[評分細則]
①答出“商朝”得1分,答到“萬國的中心、中央,萬國中最重要的一國”得1分。
②答出“周朝”得1分,答到“周朝的首都就是中國,其地位高于所有諸侯國的都城”得1分。
③答出“春秋戰(zhàn)國”得1分,答到“中國不再是周天子的專屬,諸侯國都將自己統(tǒng)治的國當作中國”得1分。
(每點2分,答出3點即滿分)
(二)現(xiàn)代文閱讀Ⅱ(本題共4小題,17分)
6.【參考答案]B。
[試題分析]母親的嘆氣,更多表現(xiàn)的是面對匱乏貧苦生活的無奈。
7.【參考答案]A。
【試題分析]祭神的餑餑不一定是被“財神”偷走的,而且被偷也不僅僅是因為“不能通宵掛燈”。
8.【參考答案】①我認為五個餑餑是從包餃子的白面里摳出來的,而且這一年家里的錢只夠買八斤白面,十分珍貴;
②“我”曾經對窮苦的“財神”充滿同情,甚至為此祈求母親再多給他兩個餃子,一番好意錯付;
③我感覺“財神”心口不一,口頭不嫌給的餃子少,背后確是另一副嘴臉,令“我”十分失望;
④本來送財、送祝福的“財神”,竟然會偷東西,讓“我”十分憤怒。
(答對任意三點給5分)
[評分細則]
本題考查學生分析小說中人物心理(心態(tài))。依據(jù)“我像一只小狼一樣撲到他身邊,伸手奪過了他拎著的瓦罐”的表現(xiàn),要求學生分析出“我”表現(xiàn)得如此憤怒的心理原因。
①結合故事發(fā)生的背景,1961年,這一年,家里的錢只夠買八斤白面,在吃不飽的年代,用來祭拜的五個餑餑,是家里人從牙縫里擠出的,極其的珍貴,這是我憤怒的一個心理原因。答出在吃不飽的年代下餑餑的珍貴,得2分。
②聯(lián)系上文,我對“財神”同情,祈求母親多給他兩個餃子,沒想到好意錯付。結合上文答出我對“財神”好意錯付,得2分。
③從人物形象的角度。此刻“財神”在“我”心中的形象是虛偽狡詐的,表面上不嫌餃子少,實際確是另一副嘴臉,讓我內心對其失望至極。學生答到因“財神”形象的虛偽狡詐讓“我”對其失望,得2分。
④從物象的寓意角度?!柏斏瘛北緛硎莵硭拓?、送祝福的,竟然偷“財”,而這“財”一一五個餑餑,在貧窮的年代里寄托了我們全家的希望,因此我的心里,極其憤怒。答出“財神”偷走了寄托我們全家希望的“五個餑餑”,讓我憤怒,得2分。
(本題總分5分,答對以上任意一點2分,兩點4分,三點5分)
9.【參考答案]①使故事呈現(xiàn)出鮮明的兒童思維特征,充滿童真。無論是替“財神”多討兩個餃子還是后面如小狼般的憤怒,都展示了“我”孩子式純真的情感和敏感內心。
②使故事具有一定的模糊性和有限性,增加了作品內部的張力。從供餑餑、丟餑餑到我重新發(fā)現(xiàn)餑餑,結尾的神秘感與兒童的視角和感受相契合。
③深化小說的主旨。兒童眼光的單純和邏輯思維的簡單,反襯出成人世界的復雜,反映當時社會的現(xiàn)實與人性之美,深化了小說的主旨。
[評分細則]
①從兒童思維角度答出兒童內心純真、善良、敏感等形象得1分,結合文本具體分析得1分。
②答出兒童認知能力的有限性得1分,結合文本具體分析得1分。
③從主旨角度,答出反襯成人世界的復雜得1分,答出反映人性之美得1分。
④若學生從情節(jié)角度答到推動情節(jié)發(fā)展、加劇情節(jié)矛盾沖突,使情節(jié)有起伏,增強可讀性等得1分,結合文本分析得1分。
⑤若學生從讀者角度答到激發(fā)讀者想象,增強了故事的神秘性和趣味性等得1分,結合文本分析得1分。
(每點2分,答出3點即滿分。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給分)
二、古代詩文閱讀(35 分)
(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
10.【參考答案]CEG(3分)
【試題分析]“介子推無爵祿而義隨文公,不忍口腹而仁割其肌,故人主結其德,書圖著其名”。
翻譯:介子推沒有爵祿,憑著“義”追隨晉文公出亡,途中饑餓難忍,又憑著“仁”割下身上的肉給晉文公吃,所以君主銘記他的德行,書上著錄他的名字。
11.【參考答案]B。
[試題分析]“今人主有能明其德者”的“明”是“使動用法”,“蒼山負雪,明燭天南”的“明”是“形容詞作名詞”,“雪反射的光”。所以,兩個“明”字用法不相同。
12.【參考答案]B。
【試題分析]“因此治國可以有君子而無法令”推論錯誤,前文“無道法則人不至”“故土之與人也,道之與法也者,國家之本也”等都突出了荀子對法令的重視和肯定,茍子的表意是突出君子的重要作用,因為君子是正確的原則與法制的總管,但沒有否定法令的重要性。
13.[參考答案]
(1)君主在面臨政事、接觸民眾時,根據(jù)道義變通地來對付,寬大而廣泛地容納民眾,用恭敬的態(tài)度去引導他們
(“臨”“寬?!薄跋取备?分,句意1分)
[評分細則]
臨:面對、面臨、治理、處理。(1分)臨事:治理/處理政事。應:譯出“應對、對付、處理”等意思均可得1分。
寬裕: 寬大、寬容、寬厚(1 分)寬裕而多容:對百姓寬大、寬容、寬厚。答“富裕、充足”不給分。
先:引導、把……放在首位、以……為先。(1分)
(2)有治理國家才能的臣子,為國立功來履行職責,在官位上能展現(xiàn)才能才接受職務。
(“效功”“履位”“見”各1分,句意1分)
[評分細則]
治國之臣:有治理才能的臣子或太平國家的臣子,與“受職”匹配,“受職”不能翻譯為“授予官職”
效功:立功/建功/有功。(1分)效功于國:為國建功/立功,對于國家有功。履位:履行/執(zhí)行職責。見:表現(xiàn)/展現(xiàn)/體現(xiàn)/施展
14.[參考答案]
(1)同:兩人都認為賞罰是君主治國理民的重要方法,都重視賞罰有度。
(2)不同:荀子認為是實施賞罰時,更強調要慎用刑罰,如發(fā)生失誤,寧可過分獎賞也不要濫用刑罰,以避免傷害好人。韓非子重點強調明確賞罰,賞賜可以得到,刑罰可以避免,不憑個人喜怒去賞罰,更注重賞罰的客觀可行性。
[評分細則]
(1)相同點,總分1分。答出“都認為賞罰是君主治國理民的重要方法/君主治國需要賞罰”或“都重視賞罰有度”的意思均可得1分。
(2)不同點,總分2分。
指出荀子“更強調要慎用刑罰”或“認為寧可過分獎賞也不要濫用刑罰”或“認為要避免傷害好人”的意思均可以得1分。
指出韓非子“重點強調明確賞罰”或者“強調制定的賞罰要讓人可以得到賞賜,也可以避免刑罰”或“不憑個人喜怒去賞罰”或“更注重賞罰的客觀可行性”等意思,均可得1分。
[參考譯文]
材料一:
刑罰政令公正不阿,老百姓就歸聚到他那里;禮制道義完善周備,有道德的君子就歸聚到他那里。所以禮制貫徹到自身,品行就會美好;道義貫徹到國家,政治就會清明。發(fā)布了命令就能實行,頒布了禁約就能制止,這樣,稱王天下的大業(yè)也就完成了。國家,是士、民居住的地方。國家政治混亂,那么士、民就會離開它。沒有土地,那么百姓就不能安居;沒有正確的原則和法制,那么百姓就不會來歸附;沒有君子,那么正確的原則就不能實行。所以土地和百姓、正確的原則和法制這些東西,是國家的本源。君子,是正確的原則與法制的總管,不可以片刻空缺。得到了他,國家就能治理好;失去了他,國家就會混亂。所以,有了良好的法制而發(fā)生混亂的國家,有過這種情況了:有了君子而政治混亂的,從古到今,還不曾聽說過。君主的毛病,不在于不會說怎樣用賢能的人,而在于不落實地一定要用賢能的人。會說怎樣用賢能的人,是用口。使賢能的人退卻,是用行為??谡f的和行為相反,但又想賢能的人來到,不賢能的人退卻,不是很難嗎?現(xiàn)在君主如果能夠令他的德行光明,天下歸順就會好像蟬歸向光明燈火一樣。君主面臨政事、接觸民眾時,根據(jù)道義變通地來對付,寬大而廣泛地容納民眾,用恭敬的態(tài)度去引導他們,這是政治的第一步;然后中肯和協(xié)地觀察決斷去輔助他們,這是政治的中間階段;然后選拔賢良、黜退奸邪、誅殺罪人、獎賞有功之人,這是政治的最后一步。所以,第一年執(zhí)政宜實施第一步,第三年之后才實施最后一步。
獎賞不要過分,刑罰不要濫用。獎賞過分,那么好處就會施加到道德不良的小人;刑罰濫用,那么危害就會涉及到道德高尚的君子。如果不幸賞刑發(fā)生失誤,那就寧可過分地獎賞也不要濫用刑罰:與其傷害好人,不如讓邪惡的人得利。
材料二:
聽說古代善于用人的君主,必定會遵循天道順應人情并且賞罰分明。有治理國家才能的臣子,為國立功來履行職責,在官位上展現(xiàn)才能來接受職務。做臣子的都能發(fā)揮他們的才能,勝任他們的官職。明君使職事不相互干撓,所以不會發(fā)生爭吵;使臣下不兼任官職,所以各自都有擅長的技能:使人們不為同一件事情而立功,所以不會發(fā)生爭斗。天下所有的人不得相互傷害,這是治世的最高境界。明君設立可以得到的賞賜,設立可以避免的刑罰。所以賢者奮力立功得賞而沒有伍子胥那樣的災禍,愚鈍的人過著安靜的生活而不會陷入險境。明君設立的標準容易看到,信約就能確立:他的教導容易懂得,說話就起作用:他的法制容易遵守,命令就會得到執(zhí)行。這三方面都做到了,君主又沒有私心,臣下就可以遵循法令而治理政事,如同看著標志來行動。明君鼓勵廉恥之心,提倡仁義之舉。介子推沒有爵祿,憑著“義”追隨晉文公出亡,途中饑餓難忍,又憑著“仁”割下身上的肉給晉文公吃,所以君主銘記他的德行,書上著錄他的名字。君主樂于使臣下為公盡力,而苦于他們?yōu)樗綂Z權。君臣的利益,沒有比這更深遠的了。所以治理得最好的國家,實行賞罰,但不憑個人喜怒。射箭中靶,賞罰得當,所以堯可復生,羿能再世。這樣一來,君主高枕無憂,臣下樂于盡職,治國之法普遍地實行于夫下,恩德流傳千秋萬代。
(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
15.【參考答案]D。
【試題分析]“華發(fā)相從”是指有華發(fā)的朋友相伴,提到同游的朋友已華發(fā),并非指自己;“讓人唏噓”,情感分析錯誤,此刻美景在前,友人相伴,心境是愉悅的,頸聯(lián)點明了詩人的心情是“了無愁”。
16.【參考答案]①借景抒情。詩歌前兩聯(lián),描寫了流水清淺,白鷺沐浴,鶴聲響徹,日光生輝,蘆葦?shù)痛梗苫ǖ蛄愕那锶站爸?,營造了靜謐唯美的氛圍,表達了詩人愉悅澄明的心境。
②直抒胸臆。頸聯(lián)作者直接表達了美景當前,百看不厭,機心全無,憂愁消散的情感:尾聯(lián)“華發(fā)相從免獨游”表達了作者與知己同游的快樂。
③借典抒情(用典)。借用宋玉登臨賦詩的典故,表達自己才情斐然,志趣高雅。
[評分細則]
(1)答案共3小點,每1點手法1分,分析1分,滿分2分。
(2) 分析時只是翻譯了詩句也可以得1分。
(3)只列舉手法,完全沒有分析,且不分點答題,盡管3個手法都有,該題總分最多得2分。
①借景抒情。(1 分)詩歌前兩聯(lián),描寫了流水清淺,白鷺沐浴,鶴聲響徹,日光生輝,蘆葦?shù)痛梗苫ǖ蛄愕那锶站爸?1 分),營造了靜謐唯美的氛圍,表達了詩人愉悅澄明的心境(1分)。
②直抒胸臆 (1 分)。頸聯(lián)作者直接表達了美景當前,百看不厭,機心全無,憂愁消散的情感(1 分);尾聯(lián)“華發(fā)相從免獨游”,意為朋友盡管滿頭華發(fā),但是愿意和自己一起出游(1分),表達了作者與知己同游的快樂(1分)。
③借典抒情(用典)(1分)。借用宋玉登臨賦詩的典故(用宋玉自比)(1分),表達自己(朋友)才情斐然,志趣高雅(1分)。
(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
17.【參考答案](1)羈鳥戀舊林鳥倦飛而知還
(2)竭誠則胡越為一體傲物則骨肉為行路
(3)熊咆龍吟殷巖泉栗深林兮驚層巔
鴻雁長飛光不度魚龍潛躍水成文
報君黃金臺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虎踞龍盤今勝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符合題意即可)
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
(一)語言文字運用I(本題共3小題,11分)
18.【參考答案]①白駒過隙(注意“近似”,含比喻指向,時光飛逝、彈指一揮間等均不得分)
②天翻地覆/滄海桑田
③延年益壽/生機勃發(fā)
19.【參考答案]C(3 分)
[試題分析]本句與畫橫線句子均表解釋說明。A,表語氣中斷;B,表話題突然轉變: D,表語意遞進。)
20.【參考答案]①表現(xiàn)闊別趙州橋時間之久
②與千年文物相比,強調闊別趙州橋和正定的“三十年”時間之短
③突出一代人經歷的國家巨大變化的時間。
(答出任意兩點4分,三點5分。)
[評分細則]
①闊別趙州橋,1分;時間久(長)1分。
②在歷史長河里或與千年文物相比,1分;闊別趙州橋和正定的“三十年”時間短,1分;只要寫到時間短(歷史的長河中的某一小段)都給1分。
③一代人經歷的時間,1分;國家的巨大變化或變化中的三十年,1分;答到特指(聚焦)某個時間段也可給1分。
(二)語言文字運用Ⅱ(本題共2小題,9分)
21.【參考答案]①那并不會引發(fā)我們的緊張;
②能夠進行思維是人類的特權;
③機器究竟能否思維。
[評分細則]
第①空:寫出核心詞“緊張”(擔憂、害怕),1分;否定句,1分。
第②空:寫出核心詞“思維”,1分;寫出核心詞“人類的特權”,1分。
第③空:寫出主語“機器”,1分;寫出核心詞“思維”,1分。
如果意思不完整,有語病,前后不連貫,酌情扣1-2分。
(每點2分,共6分,超過字數(shù)扣1分)
22.【參考答案]D(3分)
【試題分析]“這一問題觸及哲學的深刻底蘊”一句中所談“問題”在【甲]【乙]尚未涉及,故排除 A、B.【丙]前一句話是問句,但是假設性的事實描述,而未觸及哲學底蘊:后一句有“不是什么新問題”,其語意與前一句一致,故可排除 C?!径前一句談到現(xiàn)代電腦技術時代帶來的沖擊力,“新的沖擊力”一詞“觸及”呼應,作為節(jié)選材料,“哲學的深刻底蘊”則直接引出材料下文要談論的問題,故選 D。
高考語文答題技巧
第一,搶時間,在正式開考之前將名句名篇默寫做了。最好不要讓監(jiān)考老師注意到。
第二,瀏覽試卷先看作文題。將作文題目輸入大腦,大腦就會自動思考,等到你開始寫作的時候,差不多就有了成熟的想法了。這樣節(jié)省了你審題構思的時間。
第三,一定要控時做題。每一個板塊用多長時間自己要心中有數(shù),一旦超過自定的時間就果斷停止。不要因一題而影響整個考試。
第四,不要期望一遍就能做好。有些題目是必須一遍做好,有些題目可以做兩遍,第一遍先有初步的構思,然后暫時放下,讓它在大腦里自動醞釀,稍后再來完善。
第五,能確定的答案在做完之后馬上涂卡。不要懷疑,也不要猶豫。
第六,選擇題中考出自己不知道的知識,這個選項一般不會是正確選項。
高考語文主觀題要分條陳述
一般6分的題寫3點,每點寫兩句話,每句話大約15個字。
4分的題寫2點或4點,具體情況根據(jù)文本內容確定。
4分4點的答案各寫一句,每句不超過15字。
3分的題寫3點,即便答案是2點,評分標準也是1點1分,2點3分。
5分的題寫3點,一般是1點1分,2點3分,3點5分。
書寫工整的答案老師一般不會打0分,字數(shù)太少的答案老師一般不會打滿分。
十五,概括類題目要有角度,有概括,不能直接抄寫原文;古文概括題最好不要用文言文。規(guī)范的作答是:角度概括+解釋。
高考語文圈點勾畫技巧
①重點闡述的名詞術語、概念。
②重要問題及概念前后的修飾語、限制語以及有指代意義的詞語。
③關聯(lián)詞(表明段間、句間邏輯關系的詞)(因果、承接、并列、遞進、轉折、選擇、條件、假設、主次……)。
④中心句、要點句及聯(lián)結句、過渡句、總起句、總結句。
⑤論據(jù)與論證方法。(與觀點的對應)。
高考語文文言文常識
文言文的虛詞/實詞,主要以書本下方注釋為主,也可結合課外參考書,不要局限于課本上的那幾篇高考必背文言文,課外遇到的,試題冊上的文言文都可以是你練習的參考,這也是一個積累的過程。對于老師勾畫的重點詞匯語句,需要反復記憶,可將其羅列到專屬的筆記本上,利用課間時間默寫背誦。在高考的過程中,很大可能會遇到陌生的文言文翻譯,不要慌張,萬變不離其宗,組詞法,拆分法,上下文結合法,反正就是見招拆招,靈活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