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立秋節(jié)氣有什么講究
1、宜祛暑滋陰
立秋之后,晝夜溫差加大,在飲食上應堅持祛暑清熱,多食用一些滋陰潤肺的食物。醫(yī)學專家認為,秋季燥氣上升,易傷津液,因此,在飲食上應以滋陰潤肺為宜,可適當食用芝麻、糯米、粳米、蜂蜜、枇杷、菠蘿、乳品等柔潤食物,以益胃生津。另外,多吃豆類等食物,少吃油膩厚味之物。
2、調(diào)理脾胃
實際上立秋后很長一段時間,氣溫還是較高的,空氣濕度也較大。再經(jīng)過苦夏的煎熬,很多人脾胃往往很虛,在這樣的氣候條件下,調(diào)理脾胃應該側重于清熱、利濕、健脾,以使體內(nèi)的濕熱之邪從小便排出,促進脾胃功能的恢復。
脾虛的人常常食欲不振、肢體倦怠、面色萎黃,秋天不妨適度吃點健康和胃的食物,以促進脾胃功能的恢復,如芡實、山藥等。經(jīng)過一個夏天后,人們的身體消耗很大,特別是一些老年人,大多脾胃虛寒。因此,在選擇食物時,不宜過于寒涼,如西瓜、梨、黃瓜等,要少吃。
3、心理調(diào)適
立秋了,意味著秋天的開始。立秋后雖然悶熱的暑氣依然存在,但人們一早一晚的感覺好多了。尤其是昨晚的一場細雨更是給人們帶來了秋的涼意,俗話說“一場秋雨一場寒”。的確晝夜溫差的展開,會使人體新陳代謝和生理機能都受到抑制,導致機體功能紊亂,進而使情緒低落,注意力難以集中,甚至還會出現(xiàn)心里煩躁、多夢、失眠等一系列癥狀,即人們通常所說的“低溫抑郁癥”
立秋在三伏天里會涼快嗎
立秋前后,處于三伏天之內(nèi),不可能太過涼快,三伏天是一年之中最炎熱的時候,即便天氣轉涼了,也不可能達到我們想要的那種程度。立秋節(jié)氣是二十四節(jié)氣中的第13個節(jié)氣,是秋季的第一個節(jié)氣,不過立秋節(jié)氣后天氣并不會立刻變得涼爽起來,因為立秋依然在三伏天中,所以立秋之后還會再熱上幾天,在民間有“秋后一伏”的說法,意思是立秋之后還會有一伏,也就是說立秋之后天氣還會繼續(xù)炎熱。
立秋后還可以吃姜嗎
立秋后還可以吃姜,但是要少吃,立秋前后要少吃姜或者停止吃姜。因為秋天自然界的生機開始收斂,人體陽氣也逐漸收斂,而生姜的性質(zhì)是鼓舞氣血外發(fā),正好和自然界的趨勢是相反的,這時吃姜就與我們養(yǎng)生保健的目的南轅北轍了。
立秋節(jié)氣吃姜的好處
1、排汗降溫
生姜中的姜辣素對心臟和血管有一定的刺激作用,能加快血液循環(huán),使毛孔張開,排汗量增大,隨著汗液可帶走體內(nèi)的余熱,有一定的防暑作用。
2、防治腸胃炎
夏季細菌生長活躍,容易污染食物,引起急性腸胃炎。適當吃些生姜或用干姜加沸水沖泡后飲之,能起到防治腸胃炎的作用。
3、祛除風寒
夏季常吹空調(diào),易受風寒,引起傷風感冒。喝點姜糖水,有助于驅(qū)除體內(nèi)風寒。暑熱和風熱引起的感冒則不宜飲用。
4、健脾胃
夏季常吃寒涼的食物,會導致脾胃寒涼之氣過盛,出現(xiàn)心悸、惡心等癥狀,食用生姜有助于溫脾胃,以防病癥嚴重。
夏秋交替需要注意什么
1、合理三餐
關鍵的早餐應以高蛋白食物為主,喝點豆?jié){或牛奶,同時搭配一點蔬菜和水果。在熱能分配上合理的三餐比例是早餐占30%、中餐占40%、晚餐占30%。而對于肥胖人群應該要適當控制每日總熱能的攝入,尤其減少食用花生、核桃、芝麻等熱量較高的食物,并減少零食的攝入。
2、優(yōu)質(zhì)蛋白的補充
攝入肉類、雞蛋、牛奶等優(yōu)質(zhì)蛋白質(zhì),不僅能增強體力,旺盛精力,還因優(yōu)質(zhì)蛋白質(zhì)中富含可使大腦清醒和警覺的酪氨基酸,有助于驅(qū)除“秋乏”。
3、高纖維、高礦物質(zhì)宜多食
高纖維、高礦物質(zhì)的食物,可以補充人體維生素和無機鹽的不足,同時還可充分滿足人體肝臟的需求。比如薺菜、芹菜、菠菜等可起到清熱解毒、涼血明目、醒脾開胃等作用,同時適當吃些蔥、姜、蒜,可以祛散陰寒,具有殺菌防病的功效,減少季節(jié)性疾病的發(fā)生。
4、粗細搭配
疾病跟飲食精細有直接關聯(lián)。精米、精面口感好,但加工中去掉了富含B族維生素、鈣、鋅、鐵和膳食纖維的外皮,容易導致維生素、微量元素缺乏。而小米、高粱、山藥、芋頭等五谷雜糧的營養(yǎng)素卻很豐富。所以我們倡導粗細搭配,適時享受粗糧之美味,才能保障足夠的營養(yǎng)素攝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