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的壓力議論文
初三的壓力議論文篇1
高處不勝寒哪!
語文課上,魏老師收拾起和藹的笑容;英語課上,MrZhao雖幽默,但口語說得飛快;連惟一的女老師在她的物理課上也忘記了溫柔,猛給我們布置作業(yè)……我理解他們,這是初三,老師講課與同學(xué)回答的精彩迭出讓我意識到自己的淺薄與落后。
第一次寫作文讓我肯定了自己的想法。那是什么作文啊!扔進廢紙簍最好不過。強項也因緊張和畏懼變成了弱項。
幾天下來,我筋疲力盡,感覺好像喝了一杯冷水,從里到外都極不舒服,更加深了我的自卑……
“你忘了自己的信念了嗎?”鏡中人和我面對面,“要堅信自己是一個不同凡響的存在。”誰說的?
對呀!我的信念,我的座右銘,怎么到關(guān)鍵時刻都忘了呢?
花了一個晚上,我整理好了情緒。
當(dāng)起床鈴響起時,我睜開眼的第一件事就是笑——以微笑面對初三,面對壓力。
當(dāng)我翻開作業(yè)本和試卷,雖然有刺眼的分?jǐn)?shù),但我總能看到自己的進步;當(dāng)我聽著課堂上一次次精彩的回答,總能從中汲取到養(yǎng)分;當(dāng)我驚嘆MrZhao口吐蓮花,在躍躍欲試中我漸漸全聽懂了……還有,那次,當(dāng)我和一群男生賽跑拿了倒數(shù)第一時,我也笑了,因為——我已盡了全力了。
悲觀的人看見的是玫瑰的刺,而樂觀的人看見的是玫瑰的花。我的初三宣言就是:在壓力中茁壯成長!
初三的壓力議論文篇2
“中學(xué)生口口口跳樓自殺”,“十口歲少年離家出走”,這樣的消息不難見諸報端,為什么?因為承受了太多太大的壓力,面對學(xué)業(yè),來自家庭,來自社會,來自教師,來自同學(xué)的壓力。
很多家長與教師津津樂道自己對孩子們的“高壓政策”,不許這,不許那,并幻想能借此換來一個個滿意的成績,然而壓力是這樣神奇有用嗎?我們從沒有在考場得意者的經(jīng)驗之談里找到過“我感謝學(xué)校和家庭給我的壓迫”之類的一句話,上述那一條條對此無疑也是一種諷刺。
人們常說“化壓力為動力”,然而,怎么化呢?壓力是豎直方向的,而動力是水平方向的,哪里有什么“乾坤大挪移”讓你化來化去呢?
競技比賽中的壓力同樣是一種毒害,奧運會時的中國女排,決賽前被寄予了太多的厚望,隊員頂著巨大的壓力上場,束手束腳,連輸兩局,在失敗邊緣,隊員們推開壓力,豁出去與對手放手一搏,反而打的暢快淋漓,連扳三局,反敗為勝。
我們只聽說過“放下包袱,輕裝上陣”,卻沒有聽說過“背起包袱,重裝登場”。
羅伯特·巴喬,意大利足球隊的靈魂,卻在世界杯決賽上射飛了關(guān)鍵性的點球,導(dǎo)致球隊飲恨敗北,面對來自各界輿論的強大壓力,巴喬一度消沉,甚至失去了踢球的自信,但最終巴喬還是站了起來,甩開了纏繞他多年的噩夢,踢自己的球,讓別人去說。在自己運動生涯的末尾,放出燦爛的光芒,畫上了一個完美的句號。
一位先哲曾說過:“哪里有壓迫,哪里就有反抗?”如果壓力是個好東西,人們?yōu)槭裁匆纯鼓?(老師評語:偷換概念了吧)
歷史也曾證明,中國文化上最高壓的清朝,出現(xiàn)了文學(xué)作品極度繁榮,政治上最高壓的元朝,人民起義卻最多。
一個人若要前行,壓力只會減慢他的步伐,一個人若要休息,壓力只能使他疲憊,反之,一個人不愿前進,壓力無法迫使他行動,一個人不想休息,壓力也無法阻攔。
壓力,除了傷人,別無它用。
初三的壓力議論文篇3
生活處處存在著壓力,有時,壓力猶如泰山壓頂,使我們不堪重負(fù),甚至被壓垮。但沒有壓力就沒有動力,機遇與挑戰(zhàn)并存,壓力與動力共生。莎士比亞曾經(jīng)說過:“壓力是一柄雙刃劍。”正確地對待壓力,可以使人進步,反之,它則會成為你失敗的根源。
她,倒在壓力下原指南針樂隊的女主唱羅琦可謂20世紀(jì)90年代流行樂隊的風(fēng)云人物之一。但由于與人發(fā)生摩擦,羅琦被刺瞎左眼后,為了排解心中壓力,她開始吸毒。后來她被娛樂圈公開暴光以后,便遠(yuǎn)赴德國音信皆無了。我認(rèn)為,最大的壓力來自于自己。要學(xué)會應(yīng)對壓力,首先要認(rèn)識到適度的壓力是生活所必需的。研究壓力對人類身心影響最有名的加拿大醫(yī)學(xué)教授賽勒博士曾說:“壓力是人生的燃料。”他提醒我們,不要以為壓力只有不良影響,而應(yīng)轉(zhuǎn)換認(rèn)知情緒,多去開發(fā)壓力的有利因素。而羅琦面對生活的壓力,僅僅看到了黑暗的一面,她選擇了毒品,無異于自毀前程。生活在現(xiàn)實中,更多的時候,我們是要背負(fù)著心靈的灼痛和壓力前行。對生活的熱愛,對命運的豁達態(tài)度,對美好明天的樂觀,應(yīng)該是我們每個人心頭必備的一把傘。直面生活的風(fēng)雨,才能走出風(fēng)雨。只要自己的心不被風(fēng)雨淋濕,我們總能找到一片屬于自己的麗日藍天。
他,在壓力下成為了大力士在美國,有這么件事兒。一個孩子在事故中被一輛小卡車壓在水溝里,眼看要不行了。孩子的父親趕來,跳進溝中,居然把小卡車抬到了一定的高度,孩子獲救了!但事后,他再也抬不起那輛小卡車了。我想,這正是因為救子心切的強大壓力激發(fā)了他的無窮潛力,使他的力氣超出了往常。這驗證了愛默生的一句名言――奇跡往往是在壓力中產(chǎn)生的。當(dāng)孩子的父親看到孩子在死亡的邊緣上時,心中只有一個念頭:“無論如何,一定要把孩子救上來,一定!”作為父親的他,壓力與責(zé)任并存,他甚至來不及考慮自己是否可以搬得起這輛小卡車。這種“一定要救出孩子”的信念與無形的壓力使他不顧一切,釋放出了前所未有的力量。用辨證的觀點來看,事物有壞的一面,也就一定有好的一面。壓力也是如此。這正是“雙刃劍”的另外一面。人們不是常說“井無壓力不噴油,人無壓力輕飄飄”嗎?又要它沒能殺死你,就會使你更強大!
他們,在壓力下失手在奧運會上,不少名將因為壓力太大而失手,而黑馬卻不時殺出。為什么他們會有壓力?因為他們把自己定位在一個“名將”的位置上,認(rèn)為自己拿了幾塊金牌,這次也就一定要再拿一塊。因此,他們就背上了沉重的思想包袱,所以發(fā)揮得比較保守,顧慮也太多了。而“黑馬”們卻把自己的定位在一個挑戰(zhàn)者的位置上:如果我輸了,沒有什么,你是名將,各方面都比我強,理所應(yīng)當(dāng);如果我贏了,當(dāng)然更好,說明我有奪冠的這個實力。因而“黑馬”們便可以發(fā)揮出自己的正常水平,甚至超常。這又應(yīng)了一句老話,“攻城容易守城難”。其實,面對壓力主要是自我定位問題。若是“名將”們把這次比賽看作是一個與其他選手們交流的平臺,以一顆平常心來面對,把自己定位在一個較低的位置上,也就有了更大的發(fā)揮空間。在這次的雅典奧運會上,李婷婷她們這支網(wǎng)球隊伍不正是因為自我定位好而取得了最后的勝利嗎?人最大的敵人是自己,只要戰(zhàn)勝了自身壓力,那么,其他一切外界壓力也就不值得一談了。學(xué)會自我減壓,才能正常發(fā)揮。
壓力無法逃避,壓力是人生的燃料,化壓力為動力,迎戰(zhàn)壓力,讓壓力來得更猛烈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