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語文議論文作文
高考語文議論文作文篇1
“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人只有在逆境中,才會使心志得以磨練,使才干得以增長,使生命綻放光芒。
小時候,我們似乎也遭遇過一些不順,父母的責(zé)罵、老師的批評,同學(xué)的譏諷。這些都令我們難過傷心好一陣。但試想:如果沒有父母的責(zé)罵,也許我們會因一些不良習(xí)慣而影響終生;如果沒有老師的批評,或許我們還在錯誤中沉淪;如果沒有同學(xué)譏笑,我們就不能感受真摯友情的重要。如今步入青年,再回首,是否應(yīng)該感謝他們呢?
躲避逆境的朋友,請你靜下心來,仔細(xì)捉摸他的良苦用心;跨越逆境的朋友,望你放慢腳步,與逆境攜手,邁上真正的康莊大道;遠(yuǎn)離逆境的朋友莫害怕,只要你勇敢面對,你就會感受其別樣的滋味。
人的一生要感恩的對象有許多,養(yǎng)育我們成長的父母,教導(dǎo)我們成人的老師,給予我們快樂的朋友等等,然而我們是否想過,來感謝一下磨練我們意志的逆境呢?
高考語文議論文作文篇2
蘇軾與惠崇戲語牛糞與如來,我們從這個小小的戲語中無法判斷誰“心存牛糞”,而誰卻“心存如來”。但就是這一個小小的戲語,卻蘊藏著一個深刻的哲理:一個人內(nèi)心的善惡之辨。
善,并不是簡單意義上的單純,善良,而是一個人內(nèi)心的寬容,思想上的博愛,與人與物的忍耐。
為善是中國思想文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儒家講的仁義道德,佛家講的普度眾生,道家講的修身養(yǎng)性,都是一種與人為善精神的體現(xiàn)。古人說:“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其中的“道”是什么,何以變化而生萬物,恐怕其中的精髓就是“為善”。
姬昌初春打獵獲母鹿而不取,以“善”而聞名,此后所以興周;三國時,周瑜貪利而中計,受三氣而臥于床,懷恨抑郁而終。
善從德來,得從容來,容從志來,志自“無欲”而來。故古人講:有容乃大,無欲則剛。
“漢初三杰”之一的張良,在青年時有一次清晨外出,過一座橋時遇到一位老人坐在橋頭,老人看到他時,故意把腳一縮,鞋掉到了橋下。接著老人很不客氣地對他說:“小伙子,去把我的鞋撿上來。”張良恭恭敬敬將鞋撿了上來,并為老人穿好。后來張良由此得到一部兵書,繼而成為了一名優(yōu)秀的軍事家。這就是著名的“圯下之履”。
張良若無虛懷若谷的德行,怎么可能與人為善。正因為他有指點江山,運籌萬里的宏圖,心中懷有濟(jì)蒼生于亂世的善念,才能使其行善而受益終生。
時光飛逝,到了現(xiàn)代社會,與人為善仍然是一種美德,無論東方西方,為善仍然受到充分的肯定。我們現(xiàn)在的社會講“法治”,同時也提倡“德治”。何謂“德治”,就是要求人們凈化心靈,與人為善,與物為善。
為善在有些人看來是“劃不來”的,因為在他們看來,與他人為善會損害自我的利益,但如果每一個人都能夠與人為善,我們的世界將會變得怎樣?
這就要求我們提高自身的修養(yǎng),陶冶自己的情操。我們與人為善,并不是為了索取什么。因此,我們自己心中只要有善念,就已經(jīng)是精神上的升華,而不必去刻意要求別人怎樣。
所以我們?yōu)樯?,為的只是達(dá)到心靈的彼岸。
高考語文議論文作文篇3
傳說太上老君的前身乃是一名貧窮的牧童,相傳他為滿足腹中饑餓,誤食觀音土,成仙后,老君不慎將腹中觀音土,吐向人間,土得仙氣化為忘憂草,隨口而出的口水則化作了酒
——題記
時至今日,仍有不少人以杜康解憂,盼憂草忘憂。孰不知,借酒澆愁愁更愁,食草忘憂,憂益憂。況大丈夫行于天地之間,自是有仇報仇,有怨報怨,若無不破樓蘭終不還的豪氣而只是一腔怨氣醉不休的一再回避,此非懦弱無能之輩乎?何況人生不得意之事十有八九,若皆忘之,豈非白活一世?故人活于世,不可忘憂,如若忘憂,其為大禍也。
吳越勾踐,臥薪嘗膽,方才得報大仇,南宋易安,不忘國恥,尋尋覓覓,終成一代詞宗。更不用說“夜闌臥聽風(fēng)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的幼安和“人生自古誰不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了,此等人物,古往今來,數(shù)不勝數(shù)。誰不是以憂愁為力量,化煩惱為動力的?
而項羽只因一戰(zhàn)而敗,無臉見江東父老,竟自殺以求忘憂,求解脫。李后主當(dāng)敵人攻入城門之時仍在吟唱著后庭花的小調(diào)。亡國之君,何以亡國?因其忘憂,南宋秦檜,為求己利,忘國家利益,挑撥岳飛與皇上的關(guān)系,終使岳飛含恨而終。貪佞奸臣,何以誤國,因其忘憂。故圣人有云:“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
酒不能忘憂,因為總會有酒醒的一天,人們才會去找和他同根的忘憂草,而只有先定向而后能定志,定志而后能安,安而后能慮,慮而后能有所作為,定向在憂。但如若以草忘憂,則失動力喪勇氣,更談不上如何增加創(chuàng)造力了。
當(dāng)今中國,食用忘憂之草的人早已越來越多了,如今中國的莘莘學(xué)子不知“”到底怎么會事倒也罷了,但南京大屠殺紀(jì)念日是幾月幾日,知者如九牛之一毛。如此這般,不由我不對中國的未來擔(dān)心起來,把憂愁忘掉,把帝國主義對中國的侵略忘掉,把政府的錯誤忘掉,難道中國還可以經(jīng)受的起第二次嗎!?
忘憂忘憂忘到最后忘掉的是昔日的恥辱,忘掉的是先烈的英魂。如此哪有不亡國的道理?
非國家如此人亦如此,當(dāng)一個人忘記他所有的憂愁和錯誤時,等待他的是錯誤的第二次降臨。
高考語文議論文范文相關(guā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