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長需要磨難議論文
成長需要磨難議論文篇1
屋外雪花漫天飛舞,一個冰雪世界。屋里父親和母親激烈的吵著,聽母親說父親有了別的女人,我也見過那個女人,那天她穿著惹眼的紅色連衣裙,臉上濃妝艷抹,我最討厭這種人了。更可惡的是她挽著父親的胳膊……最后,父親無情的丟下了我和母親,甩手丟給我們2萬元,就推開門,頭也不回的走了。雪花肆無忌憚的飛進屋里,霎時間屋里如同冰一樣冷……
那2萬元母親為我存入了銀行,說給我上大學用。從此,我們母女相依為命。
這一段時間讓我刻骨銘心的讀懂了什么叫做禍不單行。不久,母親下崗了,我們的生活更困難了。我們一日三餐都都只有喝稀粥,偶爾母親會用從農(nóng)貿市場撿來的菜葉做一兩個小菜。我變的越來越自卑,越來越沉默,越來越孤僻。在同學面前我毫不起眼,是個可有可無的小角色。我沒有朋友,沒有誰愿意和我做朋友。我只有拼命努力學習,只有這樣,我在老師同學面前還有那么一點自尊;只有這樣,母親才會感到欣慰。這也是我唯一可以感到自豪的一方面。
我曾怨過為什么我沒有富裕的家庭;為什么我沒有漂亮的衣服;為什么我沒有相敬相愛的父母;為什么……為什么老天對我如此不公平!然而,我只能認命。
好人總是沒有好下場。母親病倒了,當我拿到化驗報告,看到“癌”的英文縮寫,我楞住了,我木然了,我感到天蹦地裂,我的世界唯一的色彩也即將消失了。母親知道她的病了,是晚期的,我瞞不住她。她死也不肯接受治療,堅持要回家。我無奈,我知道她想為我省錢,我圓了她最后的夢。那一夜,我守在母親的床邊,燭淚一滴一滴的滴下來,我的淚水打濕了化驗報告……母親死了,她就這樣沒有來得及說一句話就去了。我依然守在她的床邊,我知道,母親的身體會慢慢隨著那冰冷的心而冷卻……
我回到學校,全部同學都對我指指點點。上了第一節(jié)課,老師拿出一個紅色的箱子,上面醒目的寫著:“愛心捐款”。那一刻,我真的感動了,我的內心洶涌澎湃的,但是我沒有讓淚水留下來,我拒絕了那筆捐款,盡管我知道它的數(shù)目不小。同學沒說我要面子,我沒否認,我不覺的要面子是件丟人的事。我開始打工,一次打好多份。我要用實際行動證明我能養(yǎng)活自己。同學們也不再排斥我,開始和我做朋友了,盡管我知道他們僅僅是同情我,我依然很高興。我開始更努力的學習,我要使自己出類拔萃……
當我以全省第一的成績升入重點高中,學校為我舉行歡送儀式,父親來了,那個曾經(jīng)我曾經(jīng)恨過的人來了,帶著他的紅裙子,旁邊還跟著一個小男孩。他要接我回去,我想也沒想就拒絕了,我這么努力就是想讓他后悔。
我不再自卑了,我也不在孤僻了,我有了很多朋友,很真心的那種。
我學會了在磨難中成長,我要做一個堅強的人。
成長需要磨難議論文篇2
驀然回首,發(fā)現(xiàn)我們已漸漸長大,不知什么時候起,13歲這個字眼已時常掛在嘴邊。曾幾何時,認為13歲是那么神圣,只知道那時我們長大了,可以飛得更高更遠。而此時,當我真正要面對它的時候,突然感到一種莫名的手足無措。我擔心自己是否能夠充分理解13歲這一平凡數(shù)字所蘊藏的豐富內涵,但我明白,13歲意味著責任。也許成長本身就是一種責任吧!
小學六年,不覺中我們度過6歲的花季,經(jīng)歷了13歲的雨季。曾經(jīng)在迷茫中嘆息,又在平靜中尋找自己,在迷茫與平靜中我們長大了。于是,開始習慣用自己的大腦去思考周圍的一切,也許這種思考是膚淺的,但我們這一群驕傲而不盲從的孩子,渴望用理智與成熟告別曾經(jīng)的年少懵懂。
13歲我認為是一個結束,也是一個開始。這一刻,在得到與失去的交替中,在迫求與放棄的轉換之間,我們感受著快樂,也經(jīng)歷著痛苦。幾乎所有的痛苦都源于對夢想的追逐。當我們經(jīng)歷了無數(shù)痛苦實現(xiàn)自己的夢想后,總算體味了歡樂,這才明白:痛苦,常常孕育著快樂的種子。成長本不是一件輕松的事,痛苦也不一定是壞事,于痛苦中,我們知道,當現(xiàn)實無法改變時,我們要適時地改變自己,但是我們還總愛同現(xiàn)實討價還價,因為我們深深地愛著這個世界,這個幸福、溫暖,愛與痛苦交織的世界。在成長的過程中,我們學會了發(fā)現(xiàn),學會了珍惜,對于我們心中那些解不開的小小的結,我們學會了淡淡一笑,去欣賞它的缺憾美。因為我們知道,只要灑脫地轉過身,就能尋找到新的美麗的風景。
成長是一種痛,但我不愿讓它留下傷痕。成長是一種蛻變,經(jīng)歷了磨難才能破繭而出。
在成長的路上往往是孤獨的,要學會在沒有人喝彩的時候自己給自己加油。不用畏懼,不用擔心,勇敢、坦然地面對成長中遇到的一切給自己鼓勵,給自己信念,給自己快樂。在成長的旅程中,我們需要的是從容的經(jīng)歷,平靜的感知,勇敢地面對。
站在成人的門檻上,眼前或許仍然是一張張稚嫩的臉。年輕而明亮的眼睛,透露出那么一絲憤世嫉俗,寂寞的笑容里潛藏著淡淡的憂傷。也許成長是這樣:憂傷和著歡喜,失落和著欣慰,喧嘩和著寧靜。
曾經(jīng)苦澀的日子,在回憶的畫面里,已釀成芬芳。每當夜幕邁著輕盈的腳步姍姍而來,白晝的繁華和喧鬧漸漸銷聲匿跡,在朦朧和寧靜的夜晚,我常常陷入無邊的回憶之中。在回憶中,那曾經(jīng)許下的愿望和美麗的諾言,那執(zhí)著的堅持與不懈的努力,都化為幸福的葉片,被我精心收藏。
是的,成長記錄著痛苦,也鐫刻下歡樂,沿著成長的足跡,一步步,我們走向成熟,走向未來。
成長需要磨難議論文篇3
大千世界中的我們,都可能會遇到一些障礙,只要不失去向前奔跑的信心,就能勇敢地跨越它們,體繁它們,繞過它們,就能夠展示出一個更好的自我。
有這樣一種說法,做笛子的竹子的好壞是看它們的“年齡”,說白了,就是看它經(jīng)歷過多少的風霜雨雪。有些漂亮的竹子無法做出好的竹笛,是因為它們是“新芽”,沒有經(jīng)歷過磨練,容易被損毀;反之,堅硬的竹子,即使不太好看,它們經(jīng)歷過、磨練過、蛻變過,這樣才能做出好的竹笛。
我沒有吹過竹笛,分辨不出它們的好壞,但我依然能夠理解它們的艱辛和困難。不過這兒是南方,沒有那么多的風霜雨雪來讓我經(jīng)歷,我所說的,是我換樂器的那段時光。
我原本吹的是薩克斯,但因為種種原因,媽媽讓我換現(xiàn)在的這個樂器——雙簧管。雙簧管很難,這是眾所周知的。因此,這是個冷門樂器,相對的,這也是個熱門。在面臨抉擇的時候,我選擇了后者——毫不猶豫的。不過沒幾天就后悔了。雙簧管很難學,甚至很難吹響。“啪——”當我吹了半個小時的哨片竟一聲也沒吹響時,我懊惱地把哨片摔在地上。那段時間,我不愿碰它,不愿提起它,甚至一聽到“雙簧管”這三個字也會掀桌子撂凳子。但當我完全冷靜下來時,我知道我錯了。我應該有耐心,我能做到的!我拿了一片新的。十幾分鐘后,我終于吹出來了。再半小時后,我已經(jīng)掌握了吹響的技巧。當然,這還不夠,我堅持到現(xiàn)在,已經(jīng)度過了最困難的一段時間。
不是每根竹子都能做成笛子,因為不是每根竹子都愿意經(jīng)歷嚴冬酷寒、風霜雨雪,不是每根竹子都能夠一次而質地堅硬、品格貴重,于無聲處頑強蛻變,與血肉筋骨內絲絲縷縷全部升華。
在磨難中成長,成長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