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寫一篇重陽節(jié)的傳說作文
我要寫一篇重陽節(jié)的傳說作文5篇
重陽佳節(jié),一片思念飄予君,片片都是情深深;身插茱萸,一絲牽掛贈予君,絲絲都是情濃濃;登高望遠,一份祝福送予君,份份都是情真真;重陽節(jié)愿君好運相伴,吉祥如意。這次小編給大家整理了重陽節(jié)的傳說作文,供大家閱讀參考,希望大家喜歡。
重陽節(jié)的傳說作文1
和大多數(shù)傳統(tǒng)節(jié)日一樣,重陽節(jié)也有古老的傳說。
相傳在東漢時期,汝河有個瘟魔,只要它一出現(xiàn),家家就有人病倒,天天有人喪命,這一帶的百姓受盡了瘟魔的蹂躪。
一場瘟疫奪走了青年恒景的父母,他自己也因病差點兒喪了命。病愈之后,他辭別了心愛的妻子和父老鄉(xiāng)親,決心出去訪仙學藝,為民除掉瘟魔。恒景四處訪師尋道,訪遍各地的名山高士,終于打聽到在東方有一座最古老的山,山上有一個法力無邊的仙長,恒景不畏艱險和路途的遙遠,在仙鶴指引下,終于找到了那座高山,找到了那個有著神奇法力的仙長,仙長為他的精神所感動,終于收留了恒景,并且教給他降妖劍術,還贈他一把降妖寶劍。恒景廢寢忘食苦練,終于練出了一身非凡的武藝。
這一天仙長把恒景叫到跟前說:“明天是九月初九,瘟魔又要出來作惡,你本領已經學成,應該回去為民除害了”。仙長送給恒景一包茱萸葉,一盅菊花酒,并且密授避邪用法,讓恒景騎著仙鶴趕回家去。
恒景回到家鄉(xiāng),在九月初九的早晨,按仙長的叮囑把鄉(xiāng)親們領到了附近的一座山上,發(fā)給每人一片茱萸葉,一盅菊花酒,做好了降魔的準備。中午時分,隨著幾聲怪叫,瘟魔沖出汝河,但是瘟魔剛撲到山下,突然聞到陣陣茱萸奇香和菊花酒氣,便戛然止步,臉色突變,這時恒景手持降妖寶劍追下山來,幾個回合就把溫魔刺死劍下,從此九月初九登高避疫的風俗年復一年地流傳下來。梁人吳均在他的《續(xù)齊諧記》一書里曾有此記載。
后來人們就把重陽節(jié)登高的風俗看作是免災避禍的活動。另外,在中原人的傳統(tǒng)觀念中,雙九還是生命長久、健康長壽的意思,所以后來重陽節(jié)被立為才老人節(jié)。
今天的重陽節(jié),被賦予了新的含義,在1989年,我國把每年的九月九日定為老人節(jié),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巧妙地結合,成為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老年人的節(jié)日。全國各機關、團體、街道,往往都在此時組織從工作崗位上退下來的老人們秋游賞景,或臨水玩樂,或登山健體,讓身心都沐浴在大自然的懷抱里;不少家庭的晚輩也會攙扶著年老的長輩到郊外活動或為老人準備一些可口的飲食。
重陽節(jié)的傳說作文2
據記載,九月初九之所以叫“重陽”,乃是因為《易經》以一、三、五、七、九為天數(shù),即陽數(shù),二、四、六、八、十為地數(shù),即陰數(shù),其中“九”又稱“老陽”。九月九日因其月份、日數(shù)均為“九”,故稱“重陽”,又叫“重九”。
漢魏時期,這個節(jié)令的解釋及民間風俗就已經形成。魏文帝曹丕在《與鐘繇書》中言:“歲往月來,忽復九月九日。九為陽數(shù),而日月并應,俗嘉其名,以為宜于長久,故以享宴高會。”重陽登高大約起于漢代,據《荊楚歲時記》記載:魏晉南北朝時,“九月九日,四民并藉野宴飲。”
隋人杜公瞻在注文中說:“九月九日宴會,不知起于何代,然自漢至宋未改?!睗h唐時期重陽節(jié)有到野外登高的風俗,因此,漢唐時期的人們常常在這一天舉行野宴??梢钥闯觯瑫x代是相當重視重陽節(jié)的。
但是,重陽節(jié)被正式確立,卻是唐朝的事情。唐代,大臣李泌奏請皇帝,正式確立重陽節(jié),官方布告民間重陽節(jié)為“三令節(jié)”之一。正是因為唐代官方正式確立了重陽節(jié),這一節(jié)日才在民間被大肆推崇并流行起來,節(jié)日的風俗沿襲了漢晉以來登高、飲酒、采茱萸等傳統(tǒng)。
宋明以后,重陽節(jié)的活動代代相傳,到了清代,重陽節(jié)的風俗盛行不衰,舉國上下歡度重陽。
重陽節(jié)到了今天,仍然很受重視,只是現(xiàn)在的人們,更多地將這一節(jié)日用到了老人身上。
重陽節(jié)的傳說作文3
重陽節(jié)是我國農歷九月初九。“重陽”的稱呼同古老的《易經》有關,《易經》中八卦以陽爻為九,所以將“九”定為陽數(shù)。九月初九,月是九為陽,而日也是九為陽,兩九相重為重九,兩陽相重為重陽,所以九月初九既稱“重九”,又稱“重陽”。漢末曹丕在《九月與鐘繇書》中說:“歲往月來,忽復九月九日。九為陽數(shù),而日月并應,俗嘉其名,以為宜與長久,故以享宴高會?!?/p>
重陽節(jié)在我國很早就已成風俗?!段淞峙f事》中說,南宋宮廷“于八日作重陽排當,以待翌日隆重游樂一番”。明代皇宮從九月初一就開始吃重陽糕,初九重陽,皇帝還親自到萬壽山登高。清代,皇宮御花園內設有供皇帝重陽登高的假山。在民間,早期以登阜城門外五塔寺和左安門內法藏寺為盛,晚清以登陶然亭、薊門煙樹(德外土城)、八大處等為多。據《燕京歲時記》載:凡登高,必“賦詩飲酒,烤肉分糕,洵一時之快事。”在重陽節(jié)日里,相對于宮廷,民間活動內容要更豐富一些,有登高、賞菊、飲菊花酒、插茱萸、吃重陽糕等等。
關于重陽登高,有一個傳說:相傳古時候,汝南縣有個叫桓景的人,有一天遇見一位白須飄胸的仙翁。仙翁對桓景說:“你家九月九日有大災難。你趕快回家,叫家里人做彩囊,里面裝上茱萸,掛在手臂上,一同登上高山,再喝點菊花酒,就可以消除災難。”桓景到九月初九都照辦了。當晚回家一看,大吃一驚,所養(yǎng)的牲畜全都“暴死”。此事很快傳開。此后,每逢九月初九,人們就紛紛插茱萸、帶菊花酒外出登上高山。久而久之,成為習俗。《千金月令》說:“重陽之日,必以肴酒登高眺遠,為時宴之游。賞菊以暢秋志?!睎|晉詩人謝靈運為了登高的方便,還自制了一種前后裝有鐵齒的木屐,上山時去掉前齒,下山時去掉后齒,人稱“謝公屐”。
這一登高傳說,現(xiàn)在看來當然是不可信的。不過從中卻可以看出古人懷著一種美好的愿望,即如何避禍消災、健康長壽。因為重陽節(jié)正值天高氣爽的季節(jié),人們登高遠眺秋色佳景,心曠神怡,而登高本身就是一種有益的體育活動。菊花酒飲后可以明目、治頭昏、降血壓。茱萸可以驅蚊殺蟲,入藥可治遺精、腹瀉、嘔吐和便秘等癥。古人把重陽登高、插茱萸、飲菊花酒同消災防病聯(lián)系在一起了。
自古至今,重陽就是文人筆下的???。大詩人李白在《九日登巴陵望洞庭水軍詩》中寫到:“九日天氣晴,登高無秋云,造化群山岳,了然楚漢分?!蓖蹙S則在《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中吟道:“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詩句真切地描寫出重陽登高活動和詩人與親人深厚的情誼,廣為后人所傳誦。
重陽節(jié)的傳說作文4
東漢時期,汝河有個瘟魔,只要它一出現(xiàn),家家就有人病倒,天天有人喪命,這一帶的百姓受盡了瘟的蹂躪。 一場瘟疫奪走了恒景的父母,他自己也差點兒喪了命。恒景病愈后辭別了妻子和鄉(xiāng)親,決心訪仙學藝,為民除掉瘟。恒景訪遍名山高土,終于打聽到東方一座最古老的山上有一個法力無邊的仙長,在仙鶴指引下,仙長終于收留了恒景,仙長教他降妖劍術外,又贈他一把降妖劍。恒景廢寢忘食苦練,終于練出了一身武藝。
這一天仙長把恒景叫到跟前說:“明天九月初九,瘟魔又要出來作惡,你本領已經學成該回去為民除害地”仙長送了恒景一包茱萸葉,一盅菊茯酒,并且密授避邪用法,讓恒景騎著仙鶴趕回家。
恒景回到家鄉(xiāng),下百初九的早晨,他按仙長的叮囑把鄉(xiāng)親們領到了附近的座山上,然后發(fā)給每人一片茱萸葉,一盅菊花酒。中午時分,隨著幾聲怪叫瘟魔沖出汝河,瘟魔剛撲到山下,突然吹來陣陣茱萸奇香和菊花酒氣。瘟魔戛然止步,臉色突變,恒景手持降妖劍追下山來,幾回合就把溫魔刺死劍下,從此九月初九登高避疫的風俗年復一年地傳下來。
重陽節(jié)的傳說作文5
很久以前,汝河有一個瘟魔,只要它一出現(xiàn),家家有人病倒,天天有人喪命,這一帶的百姓受盡了瘟魔的折磨。
一場瘟疫奪走了恒景的父母,恒景決定出去訪仙學藝,為民除害。
他經過千辛萬苦,終于打聽到一座山上有一位無所不能的仙人,于是,他長途拔涉,終于見到了那位仙人,他把來找仙人的原因告訴了仙人,仙人聽了很是憤怒,決定教他武藝。
一天,仙人跟恒景說:“過幾天就是九月初九,你的武藝也學成了,去為民除害吧!”說完送了一包茱萸和一盅菊花酒,還有一把寶劍。
九月初九的早晨,恒景帶全部百姓到了一座山上,并給每人發(fā)了一片茱萸和一杯菊花酒。隨著一聲怪叫,瘟魔破河而出,忽然,瘟魔聞到了一陣茱萸和菊花酒的香氣,臉色大變,這時,恒景拿著寶劍向瘟魔沖去,幾個回合就把瘟魔刺死。
從此,九月初九蹬高避疫的風俗就這樣年復一年的流傳下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