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端午節(jié)700字作文
又是一年端午節(jié)700字作文
五月五日是端陽,各種風俗傳統(tǒng)揚,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撒白糖,掛菖蒲,辟邪忙,龍舟過江劃槳忙,歡暢過節(jié)喜洋洋。愿友人端午節(jié)快樂。 下面就是小編給大家?guī)淼挠质且荒甓宋绻?jié)初中作文700字,歡迎大家閱讀!
作文又是一年端午節(jié)1
記憶中的端午節(jié),是孩提時的那一份寧靜美。早晨起床,揉開睡意朦朧的雙眼,趁著縷縷的朝霞,邀上三五伙伴,去村旁的小河里盡情地洗浴嬉戲,一時間笑聲,打鬧聲,攪亂了村莊的寧靜。正所謂:晨起洗浴奔走忙,霞光璀璨碎河床,歡聲笑語九霄外,端午洗浴人無恙。
如今,那些童年的趣事,早已悄悄地流逝,隨著年齡的增長,我漸漸明白了端午節(jié)的含義,讓我思索了很多很多……
端午節(jié)我想到了緬懷。千百年來,屈原的愛國精神和感人詩辭,已廣泛深入人心,故人們“惜而哀之,世論其辭,以相傳焉”,因此,每年的農(nóng)歷五月初五,各地都會以不同的習俗來緬懷屈原。其內(nèi)容主要有:插艾草,佩香囊,綁五線繩,賽龍舟,蕩秋千,飲用雄黃酒,吃咸蛋、粽子和時令鮮果等。愛國詩人屈原雖已離我們而去,但他的精神卻時時激勵著我們。此正是:“淡然如菊,浩氣沖霄撼乾坤,山河破,亂世風云渡經(jīng)綸,汨水拍岸淚四濺,江河嘆英魂……”
端午節(jié)我想到了愛國?!皭蹏敝樽怨庞兄T谖覈貏e是漢唐以后,愛國成了民眾情感世界中極為重要的構(gòu)成部分。就說屈原吧,“競渡深悲千載冤,忠魂一去詎能還。國亡身殞今何有,只留離騷在世間?!蔽鳚h史學家,文學家司馬遷在史記中給予屈原“瑾瑜比潔,日月爭光”的極高評價。他的愛國情懷,個人氣節(jié),歷久彌新,為國人所景仰和熱愛。其“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名言,激勵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勇于探索真理。
端午節(jié)我想到了感恩。兒時的端午節(jié),母親是最操勞的,不僅要為我們準備好吃的東西,還要給我們制作香囊,綁上五線繩祈福。她的操勞,讓我逐漸明白了事理,曉得了感恩。所以,我覺得在端午節(jié)來臨的時候,我們除了要紀念屈原,還有必要利用這個假期,回家看看辛苦一生的父母,陪他們吃個團圓飯。
作文又是一年端午節(jié)2
兩千三百年前,一個清瘦老人,仰望蒼天,他在憂慮他那民生多堅的的國家,當傳來國都郢城被攻陷的消息后,他徘徊在汨羅江邊,他憤怒,他哀傷,最后,他吟誦著"世人皆醉我獨醒",帶著滿腔的悲憤抱石沉入了江中。百姓們怕江中的魚兒吃他們敬愛的'屈原的尸體,所以用粽葉包了稻米,撒到江中,讓魚兒吃,這樣就不會傷害他們敬愛的屈原了。可以這樣說,沒有一種食物能像粽子一樣寓意豐富,粽子的形狀棱角分明,象征著屈原的人格棱角分明,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粽子的里面包一顆紅棗,象征著屈原的赤膽忠心。
總之,粽子表達了人們對屈原的無比敬重。 屈原絕沒有想到,生前他忍受無人理解的寂寞;而他死后,他的繼承者們貫穿古今,前仆后繼,層出不窮。李白,杜甫,岳飛,文天祥,蘇軾,辛棄疾,譚嗣同……,數(shù)不勝數(shù)的熱血男兒傳承著屈原的精神。
可以這樣說,是他讓端午節(jié)熠熠閃光;是他讓湘水接受祭拜,是他讓國人由蒙昧走向進步,古往今來,有多少人唱著"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去找尋真理;又有多少人拋頭顱,灑熱血來表達對祖國的愛戀。 但是對于今天的中國人來說,屈原的精神從未像今天離我們這么近,這么親切。
這些都源自5。12四川大地震,這場震驚海內(nèi)外的災難,讓中國13億人民聯(lián)系的更加緊密,讓中國人更加想念屈原。屈原那處在人生的逆境中,卻時刻懷著對祖國燦若日月的情懷,隨國家同呼吸,共命運,身雖死,情不改的愛國情結(jié),不正是中國目前最需要的嗎 那江上競飛的龍舟,不正是13億人民同心協(xié)力劃動的嗎 眾人劃槳開大船,在大自然的強悍面前,人類團結(jié)一致,血脈相連。
在這個粽葉飄香的季節(jié)里,我們走的更穩(wěn),更堅定,無往而不勝。只因為我們心中有一個堅定的信念,那就是愛中國!
作文又是一年端午節(jié)3
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灑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聽著電視上的歌謠,吃著手上香香的粽子,又是一年端午節(jié)。
早上,我起的早早的,和媽媽一起去市場買了粽子葉、江 米等材料?;氐郊乙院螅液蛬寢尡愦箝_工了,媽媽說:“要先把糯米放進水中浸泡,等可以用手展碎的時候就可以拿去包粽子啦!”我半信半疑地把江米放進了水中,接下來我又和媽媽把粽子葉洗的干干凈凈、一塵不染,恰好糯米也可以用手展碎了。然后我把粽葉用手窩出個像三角一樣的形狀后,把江米放一半,放上棗和葡萄干,然后把粽葉按照其邊緣棱角開始包,再用繩纏緊,多纏幾下,系上活扣下鍋,粽子包好后,我們把粽子放進鍋里煮。
過了一會,香噴噴的粽子出爐了,我連忙拿了一個,那粽子的香氣頓時就出來了。吃著粽子讓我想起了端午節(jié)的來歷。
戰(zhàn)國時期,有一個人叫屈原,很有學問。他在楚王身邊做官,以形象是自己的國家富強起來?;杈鯀s聽信奸臣的.話,把屈原削職流放。在流放中,屈原聽說楚國的的都城被敵人占領(lǐng),百姓遭難,悲憤極了。五月初五這一天,他來到汨羅江邊,懷抱一塊石頭,以縱身跳入汨羅江中。出國的百姓聽到屈原投江的消息,都十分悲痛。他們含著淚劃著船趕來打撈屈原,還把粽子扔到江里喂魚,希望魚兒不要傷害屈原的身體。這就是五月端陽包粽子的來歷。
端午節(jié)時小孩還要掛香囊的。端午節(jié)小孩佩香囊,不但有避邪驅(qū)瘟之意,而且有襟頭點綴之風。香囊內(nèi)有朱砂、雄黃、香藥,外包以絲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絲線弦扣成索,作各種不同形狀,結(jié)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瓏奪目。
端午節(jié)還有掛艾葉、菖蒲的習慣:在端午節(jié),家家都以菖蒲、艾葉、榴花、蒜頭、龍船花,制成人形稱為艾人。將艾葉懸于堂中,剪為虎形或剪彩為小虎,貼以艾葉,婦人爭相佩戴,以僻邪驅(qū)瘴。用菖蒲作劍,插于門楣,有驅(qū)魔祛鬼之神效。
又到端午,又聞粽香,又見龍舟,又祭屈原……
作文又是一年端午節(jié)4
“端午節(jié),包粽子,個個粽子角尖尖。角尖尖,真好看,蘸糖吃,甜又甜。吃粽子,祭屈原,愛國精神代代傳?!边@是我小時候就聽過的一首關(guān)于端午節(jié)的兒歌。
今年的五月初五,我們?nèi)一啬棠碳?。剛進門,我就看見奶奶在包粽子。
我最愛吃粽子了。誘人的粽子讓人垂涎三尺,長長的米粒煮得泛黃,里面包了豆沙或棗子的陷。米有些透明,也露出些泛紅的顏色,四角倔強的翹著,可愛極了。
什么也別說了,快和奶奶一起包吧。我學著媽媽的樣子,先取三片葉子,把兩片葉子正著放,一片反著放,夾在中間,然后把這三片葉子卷成一個空心的圓雉形。左手捏住粽葉的一角,右手將粽葉的另一角往里卷,下面用力拉緊,接著,在空心圓錐形里的粽葉里插上一根筷子,拿調(diào)味勺舀了一些糯米放在里面,然后均勻地搖動筷子,直到把糯米包得緊緊的。
坐在一邊的爸爸給我們上起了歷史課:吃粽子是為了紀念屈原。楚國大夫屈原懷才不遇,屢受奸臣陷害,留下“舉世渾濁而我獨清,眾人皆醉而我獨醒?!钡臒o奈后,在五月五日投汨羅江而亡。為了不讓江里的魚蝦傷害屈原的尸體,人們就將粽子、雞蛋等投入江里。后來,每年五月五日的屈原投江殉難日,人們都包粽子、煮雞蛋,以此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這樣端午節(jié)的風俗就流傳下來。聽了爸爸講的故事,我懂了:屈原之死,死于愛國。
香噴噴的粽子熟了,一口在粽子上咬下去,滿嘴便充滿了米香,再咬一口,便會看到暗紅色的餡兒,真是別有一番滋味。
今年我過了一個特別的端午節(jié)。因為我知道了端午節(jié)的由來,接受了一次愛國主義教育。
作文又是一年端午節(jié)5
又是五月,紫丁香蓬蓬勃勃地盛開著,若有若無的清香繚繞著,這讓我想起端午節(jié)濃濃的粽香。
記得小時候,我特別期待過端午節(jié)。每當端午節(jié)的前一天清晨,媽媽總會用清水泡上一大盆糯米。傍晚,香噴噴的粽子,媽媽拿出泡好的粽葉,用她那雙巧手一挽,粽葉就像一個尖角小碗握在她的手中。媽媽把米舀進“碗”里,再左一折,右一疊,用線一纏,一個棱角分明的粽子就呈現(xiàn)在我眼前。粽子包成小山一樣高時,我的耐心早已耗盡了,纏著媽媽一會兒一問:“媽媽,什么時候才能吃到粽子啊?”媽媽總是邊忙,邊耐心地安慰我:“快了,快了。小饞貓饞了吧?”
被我催促著,媽媽總是連夜就煮上粽子。平時早早就睡覺的我,一會兒去廚房一圈,怎么也不肯早早入睡。直到九、十點鐘,粽子熟了,媽媽趕緊夾出一只肉粽,給我先涼著,里面包的可是我最愛的牛肉呢!我一大口咬下去,嘴里便充滿了米香,再咬一口,就是美味可口的牛肉了,米中融入了牛肉的香甜可口,別有一番風味。
農(nóng)歷五月初五,就是我們現(xiàn)在所說的端午節(jié)。為了紀念楚國大夫屈原為國跳河自殺,人們?yōu)榱思o念他,也怕魚蝦啃食屈原的身體,往河里丟粽子,后來久而久之就形成了端午節(jié)吃粽子的文化。
端午節(jié)的`電視節(jié)目,常有劃龍舟比賽。那天,我坐在電視機前,為一條青色的龍舟加油,突然,槍聲一響,紅色的龍舟就如一條水蛇一般,靈活地沖了出來,而青色的龍舟卻因為一時反應不過來,讓紅龍舟了一步。紅龍舟的人不灰心,努力向前追去,紅龍舟在前面,青龍舟在后面緊追不舍,他們一起努力,終于追上了紅龍舟,紅龍舟的人也不甘落后,他們時而超出,時而落后,時而又平行,岸上的吶喊聲也快要震破了天,“加油,加油!”青龍似乎得到了人們的力量,木頭的船身,頓時靈活了起來,終于,青龍舟沖過了終點,我同岸上的人們一起歡呼起來。
端午節(jié)就在眼前,那濃濃的粽香又引得我茶不思,飯不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