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jié)打糍粑》作文
秋高氣爽,正是農民伯伯豐收的季節(jié)。在這個季節(jié)中,更有一個讓人難忘的佳節(jié)——中秋節(jié)。下面小編給大家?guī)怼吨星锕?jié)打糍粑》作文,希望大家喜歡!
《中秋節(jié)打糍粑》作文1
“八月里,中秋到,家家戶戶打糍粑??旌暗旌澳?,燒開水,蒸糯米,拿起粑槌搗糯米。”每個地方都有每個地方的風俗習慣,在我的家鄉(xiāng)最讓我開心的就是中秋節(jié)打糍粑。
糍粑最講究的就是蒸和舂。首先要選材,糯米粒一定要選那種圓圓的才會更糯更香。把米粒洗干凈后再上蒸籠蒸,蒸出來的糯米飯晶瑩剔透,噴噴香香,整個村子都聞見那種香味,讓人感受到節(jié)日的喜慶。糯米飯蒸好后必須馬上放石臼里舂,不能冷卻,否則就會舂不糍,會有很多米粒夾在中間。
我們把事先準備好的糯米飯放在石臼里。糯米飯不能太多,多了舂不動;不能太少,少了不好打。外公拿起一根碗口那么粗的木棒用力舂打。一開始,有年輕人自告奮勇地來舂,可他們力氣不夠,方法不對,那晶瑩冒著熱氣的糯飯用力一舂,就粘住了木杵,怎么也舉不起來了。于是外公這位”老將”出馬了。只見外公輕輕一舉就舉起了木杵,用暗力舂在糯米飯上,發(fā)出”咚”的聲音,再提起木杵,便有糯飯黏在木杵上。舂飯、提起,再舂再提起,漸漸的,糯米飯越來越碎,也越來越了黏,糯米飯條就拉得越長。我也想要嘗試一下,使出來全身的勁都舉不起來。
外公不斷用力舂打,大約十分鐘,一粒粒的糯米飯變成了一個巨大的飯團,這個時候糯米飯就算舂好了。外婆趁熱把飯團分成乒乓球大小的'一團,一碗一碗的弄好送給鄰居們一些。外婆說:"大家都吃才會更香,好東西要一起分享?!蔽沂箘劈c頭。
糍粑怎么吃呢?必須準備好豆粉和白糖搭配著糯米飯團。先用筷子夾出一小團,然后在外面裹一層豆粉和白糖,看起來都讓人流口水,顏色也十分誘人。輕輕咬一口,糯米的軟糯,豆粉白糖的香甜讓人頰齒留香。吃完糍粑后每個人的嘴角粘滿了豆粉和白糖,你笑我,我笑你,一家人沉浸在這節(jié)日的歡聲笑語中……
每年的中秋節(jié)總少不了糍粑,香甜的糍粑寓意著團圓和甜蜜,而打糍粑也成為我美好的童年回憶。
《中秋節(jié)打糍粑》作文2
六歲那年我們全家回外婆家過中秋節(jié)的情景,至今令我難忘。
我們乘坐火車回家。一路上我興奮不已,因為這是我第一次坐火車。到了車站,外公外婆早早地在車站等候了,我連蹦帶跳地撲進了外婆的懷抱,外婆對我問寒問暖?;氐郊?,飯菜已經準備好了,有玉米涼粉、豆腐、豆花、扣肉……這都是家鄉(xiāng)的特色菜。豆腐、涼粉還全是石磨磨的,自己制作的呢!我迫不及待地吃起來,比買的更香更好吃。
第二天是中秋節(jié),我早早地起了床,大人們已經開始忙活了。一口大鐵鍋里煮著米和水,外婆用鐵鏟不停地鏟著,媽媽把火燒得旺旺的,一會兒水開了,再把水和米過濾開,把米倒進木甑里蒸。外面更加熱鬧,兩個叔叔圍著石窩轉,一人手上拿著一根木棒,一上一下地不停地打著石窩里面的米團。打一會兒兩人又配和用木棍把米團挑起翻個面,又繼續(xù)打,嘴里還有節(jié)奏地喊著:“嗨著!嗨著!”這真是一項體力活。
一群小孩在一旁興高采烈,眼睛直直地盯著石窩,不一會兒,大米已經變成很粘的糍團,兩個叔叔從石窩里提起一個“大團子”放到老奶奶的盆里?!昂昧?可以吃了!”我聞到了濃濃的香味,媽媽和外婆抬出一個熱氣騰騰的木甑,揭開蓋子,把里面的東西一起倒進了石窩里,看見我那不解的樣子,外婆說:“這叫打糍粑,是用糯米做的,每年中秋節(jié)我們都要吃糯米粑,是這里的傳統(tǒng)。每一年的這一天從早上五點都要打到中午,因為有很多戶人?!蹦莾蓚€“大力士”重復著剛才的動作,跟外婆有說有笑,不一會兒就把我們家的打好了。外婆給那兩人一人捏了兩個大團作為感謝。
回到家里,外婆很麻利地給每個碗里捏了三個糍團,澆上外婆親手做的紅糖、花生、黑芝麻,一大家人津津有味地吃著,臉上露出幸福的微笑。我更是狼吞虎咽,在城里吃的月餅簡直沒法跟這糍團比,這是我吃過的最香最美味的佳肴,也是我過的最有意義的中秋節(jié)!
《中秋節(jié)打糍粑》作文3
中秋節(jié),以赤水河兩岸人民的習俗,一定得打糍粑,并且還很濃重,那種糍粑過節(jié)的味道,把我的童年都熏醉了,如赤水河兩岸的滿山霧海,真還有些看不清童年過中秋節(jié)的歲月色彩。
“中秋不打粑,老虎要咬媽”。這一句俗語在我家鄉(xiāng)盛傳,也許那時小孩子想吃糍粑,編出來的俗語,也許這其中有古老的故事。就因為有這句俗語一直流傳在民間,中秋節(jié)的糍粑,才對我的童年有一種特別親切的過節(jié)味道。
中秋節(jié)是我們從端午節(jié)盼來的,也是我們一天一天數(shù)過來的,過節(jié)了,有好吃的東西,包括我們思念的糍粑,中秋節(jié)前一晚,父母把酒米(就是糯米)放在水里泡上一晚,第二天一早,酒米就上甑蒸熟,然后放在石對窩里,用糍粑棒打,但需要很大的力,因為熟酒米有很大的粘力,打好的糍粑,用木盆把它用糍粑棒粘上米,放在木盆里,當然,這時它很燙手,就用冷水降一下手的溫度,然后放在簸箕(一種竹編的器具)上并撒了很多米面,用于分隔糍粑,免得她們粘在一起,大人們先做一個最大的,有面篩那么打,這個是送外公外婆或者是未來女婿送給岳父岳母的,否則別人會說你不會過中秋節(jié),也不懂人情世故。留下來的才做成成小的糍粑,等它稍冷一些,才放在鐵鍋是烙成黃殼的糍粑,那個黃殼吃起來才香呢,粘著黃豆面吃,別有一翻風味,若家庭好的,就不用黃豆面放糖精粘著吃,直接用白糖粘著吃,可在60、70年代,那可是很奢侈的享受哦!
家中打糍粑時,我家中的那只饞貓,也在旁邊叫過不停,這時,我媽媽會它戲弄我們小孩,說我們如那只饞貓一樣。因為貓吃糍粑——怕脫不了爪子,這條俗語后來引申為做了壞事,是脫不了身的。同時,大人也怕我們吃糍粑時,梗住喉嚨,有一年中秋節(jié)的早晨,我們赤水河對岸,就有人吼到河對面的人家,不要打糍粑吃了,張老漢的兒子,吃糍粑梗死了啦!但我們小孩還是吃,只是大人們擔憂而也。
在我們那里,中秋節(jié)只是過早上的吃糍粑,晚上就沒有什么一家大小在月亮下,聽大人們訴說今年的收成,同時也聽大人們講中秋節(jié)的來歷和相關的故事。若家里很富有的,就有一部收音機,聽著收音機里的故事和唱歌,那時真希望收音機里的'故事和唱歌的人,都能看到,后來,1980年,我家中買了一臺14英寸的黑白電視機,中秋節(jié)的晚上,我們一家人還在電視機前度過。我哥說別人來我家看電視,每人收5分錢,因為那時看電影要收1角5分錢的門票,我媽說,都是鄉(xiāng)里鄉(xiāng)親的,收什么錢啊,那時電視是免費的,可是,那時我們村才只有我們家一臺電視,并且只能看那幾個臺,電視熒屏上還有好多雪花呢!
中秋節(jié)的糍粑,比中秋節(jié)的月餅過節(jié)味還濃。月餅在農村稀有物,并且也沒有如今那么多那么貴,2角錢一個就算很貴的,那得花很多錢,月餅那時是用豬肉和橙皮,加一些水塘和面粉做成的,好象是街上那些餅家店自己做的。我們都很少吃上。
如今,我離開赤水河18年了,過中秋節(jié)沒有了糍粑,也沒有了中秋節(jié)那種糍粑過節(jié)味道,雖然商場有中秋月餅商戰(zhàn)中秋節(jié)很濃的味道,可我依然思念赤水河邊中秋節(jié)的糍粑味道,它一直伴我成長。只有它才讓我吃出五彩斑斕的童年和我的中秋節(jié)味道。
《中秋節(jié)打糍粑》作文4
中秋節(jié)的習俗很多,有打糍粑、吃月餅、賞月……,其中主要是打糍粑。
爺爺便給我講起了打糍粑的方法:首先把純糯米用水泡幾個小時,然后把泡好的糯米放入電飯煲里蒸熟,取出蒸好的糯米飯放入鐵盆或石槽里用木棒用力打,直到打成粘稠狀看不到米粒為止,最后撈出來放到熟黃豆粉中,捏成自己喜歡的圖案。
每逢中秋節(jié)的時候爺爺都會親手為我做一個圓圓的,香噴噴的糍粑,我看著口水都流了出來。
《中秋節(jié)打糍粑》作文5
幼年時,我和媽媽、大娘、妹妹一起在重慶老家一個叫龍水鎮(zhèn)的地方生活過兩年,至今,那些美好的童年記憶仍留在我的腦海里。
龍水鎮(zhèn)的中秋節(jié)過得熱鬧而古樸,要打糍粑、吃月餅、賽歌舞、放焰火。
就像端午節(jié)要吃粽子一樣,中秋節(jié)則要吃糍粑。有勞力的人家都是自己打糍粑,只有我們這種婦孺人家才出錢請人打。媽媽在小學教書,我們住在學校里,學校大門斜對面就有一個用來打糍粑的石碓窩(石臼)。那石碓窩很重,像生了根似的,無人能挪動。它平時孤寂地蹲在那里無人問津,只是在中秋節(jié)打糍粑時才被人想起。
中秋節(jié)那天吃過早飯,媽媽端著糯米飯同大娘帶著我和妹妹去打糍粑。隊伍已排得較長了,大多是舉家出動,一來為了感受節(jié)日歡樂的氣氛,二來為了觀賞一年一度的打糍粑。
打糍粑的人是從別處來的,是兩個壯年男子。別看糍粑吃起來綿軟,打起來卻相當費勁。將糯米飯倒進石碓窩后,一個赤膊男子就手持長長的木杵用力向下舂,另一個赤膊男子蹲在旁邊,用沾了水的雙手翻動碓窩中的糯米飯,兩人配合得十分默契,舂一些時候兩人就會互換。糯米飯越舂越茸,也越來越粘,在糍粑快舂好時,費勁的不是往下舂,而是將木杵往上拔??吹侥捐粕险持聂亵伪话蔚瞄L長的,小孩子們就歡呼起來:“糍粑舂好啰!吃糍粑啰!”這一家的糍粑舀起來,另一家的糯米飯又倒下去……
將近中午時,我家的糍粑打好了。把糍粑端回家熱了吃,因為當?shù)赜小袄涮鹁?,熱糍粑”之說。糍粑和粽子一樣,都是蘸紅糖水吃。但大娘比較講究,我們的糍粑是蘸了白糖芝麻面吃的,真是又甜又香呀!
吃完午飯,就到學校教室看表演文娛節(jié)目的人化妝。節(jié)目是各個街道出的,聽說還要比賽。一個教室里化好妝的人正在排練,又唱又跳。我?guī)е妹每戳艘粫?,就學會了那歌:“郎對花,姐對花……”挨著看下去,最好笑的是祝英臺居然是男人裝扮的,頭上戴著假發(fā),胸部還塞進兩個小南瓜,把我們一伙小孩子笑得東倒西歪,站立不穩(wěn)。
一切準備停當,在校門外的壩子上就開始了文藝演出。秧歌隊、連響隊、花鼓隊跳得節(jié)奏整齊、熱火朝天;舞蹈隊且歌且舞,樂聲悠揚,曲調是《對花》、《十大姐》、《采茶撲蝶》等;川劇隊演員化著戲妝,在川劇鑼鼓聲中騰挪撲閃,裙袂翻飛。還有四人抬著一座高高的布房子,里面坐著童男童女,我不懂是什么意思。之所以記得,是因為他們穿的衣服是借的我和妹妹的。表演完后,演出隊就排著長長的隊伍,邊走邊跳,上街巡游去了。
看完表演,我們就去供銷合作社買月餅。那時的月餅品種很單調,就是紅糖餡兒的芝麻餅。供銷社里人很多,但大多是來看稀奇的,因為里面掛著一個銅鑼般的大月餅。問問價格,令人咋舌——5角錢!當時當?shù)氐?角錢是什么價值?比鴨蛋略大的泡粑都要買100個!本來媽媽和大娘是打算買小月餅的,也許是見了我和妹妹盯著大月餅那渴望的眼神,也許是慰藉我和妹妹對在成都工作的爸爸的想念,于是,媽媽在眾人“嘖嘖”的贊嘆聲中買下了這個全鎮(zhèn)唯一的大月餅。我和妹妹興奮地輪換著將大月餅提回家,一路上又引來無數(shù)艷羨的目光。
吃過晚飯,幾乎全鎮(zhèn)的人都聚集到學校東側的大壩子上,準備觀看節(jié)日里最精彩的節(jié)目——放焰火。中秋節(jié)的前一天,這里就用木頭搭起了高高的焰火架,令人十分向往。焰火是10點鐘放,習慣于9點鐘睡覺的我和妹妹,無論如何也堅持不到10點鐘,因而從沒見過放焰火。聽看過的小伙伴說,焰火是紅色的,很好看。焰火放完后,還會出來一只猴子做表演,很有趣。
焰火放完,眾人散去,這個中秋節(jié)就算過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