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之中元節(jié)作文7篇
道教節(jié)日能與傳統(tǒng)民書相應(yīng),主要基于同一宇宙觀:即天、地、水三界,被神格化為天官、地官、水官所統(tǒng)轄的三界府署,民間通稱的"三界公",便是以三官泛指三界眾神。中國東漢末年,天師道便已綜合前道教期的宇宙觀,首過即需上"三官手書",分別投于天、地、水中,表示向三官懺悔罪過,以祈求平安。經(jīng)歷六朝時期的發(fā)展后,三會日與三元思想結(jié)合,唐代官方的提倡,上元、中元、下元、等三元日定型化,成為祈求玄元皇帝(太上老君、老子)的三元節(jié)日,皇帝率百官參與節(jié)日儀式。唐、宋以后,已成為民俗節(jié)日。
正月十五漢族稱上元佳節(jié),乃慶元宵,古已有之;七月十五漢族稱中元節(jié),祭祀先人;十月十五漢族稱下元節(jié),乃食寒食,紀念賢人。
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之中元節(jié)作文(篇2)
七月十五中元節(jié),人稱鬼節(jié)。
其實,從農(nóng)歷七月初一開始到七月三十日都是鬼門大開的日子。民俗相信,在這一段時間會有許多的孤魂徘徊在陽間。
中元節(jié),是華人很重視的一個日子,每一年的中元節(jié)都會有許許多多普渡祭拜的盛會舉行。
這個鬼節(jié)也是眾多的華人節(jié)日中規(guī)模最大,花錢最多的一個節(jié)日。
中元節(jié),也是佛教的“盂蘭節(jié)”。有關(guān)盂蘭節(jié)民間一直是流傳著目蓮救母的故事。話說,目蓮的母親劉青捷被打入地獄。
目蓮用其神通力,看到了他的母親墮入惡鬼道中,肚子很大,喉嚨很小,不能進食,餓得很辛苦。他見狀,拿了飯要喂母親,可是飯一進口,就燒成灰炭。
目蓮感到悲痛極了,要求釋迦解救。釋迦告訴他說:其母罪孽太深,一定要以盆器,羅列百味,供奉眾僧,才能解他母親倒懸之苦。
終于,他幫助了他的母親脫離倒懸之苦。后人因此應(yīng)念心中,每年的七月十五以盂蘭盆,施佛及僧,報答父母養(yǎng)育之恩。
華人社會在這一個月會開始供拜,有些地方則會舉行普渡大拜拜。盂蘭盛會是華人除了農(nóng)歷新年,第二大的節(jié)日。
七月鬼節(jié),你不難在街頭巷尾的空地上、廟宇看到設(shè)壇祭拜。一些較大的祭拜,會供拜鬼王。鬼王也稱普渡王,傳說是觀音大士的化身。
不同的地區(qū)有不同的祭拜方式。私普,是個人家里祭拜。街普是個別擇日祭拜。市普則是以市場為主體的大普渡。
七月三十日鬼門關(guān),一個月的中元就這樣結(jié)束。
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之中元節(jié)作文(篇3)
在這一年里,有很多節(jié)日,有敲鑼打鼓的春節(jié),有紀念屈原的端午節(jié),還有看煙花的元宵節(jié)。但是,最特殊的,就要數(shù)中元節(jié)。
又是一年中元,中元節(jié),俗稱鬼節(jié)。人們相信在這一天,會有許多孤魂徘徊在人間,相傳中元節(jié)的由來,是由《目蓮救母》這個傳說演變而來。
話說目連的母親被打入地牢,目連得道后開天眼,在地牢尋找自己的母親。發(fā)現(xiàn)母親墮入餓鬼道中,食物入口,即化為烈焰,饑苦不堪,他向釋迦牟尼求救。釋迦牟尼告訴他,其母罪孽深重,一定要以盆為器,羅列百味,供奉眾神,才得以解其母倒懸之苦。后人因此而記于心中,便形成了中元節(jié)。
今天早晨,我還沒睡醒,就聽見一陣“咚咚咚”的聲音。我睜開朦朧的雙眼,從溫暖的被窩里爬起來,到廚房門口一看,原來是媽媽正在剁肉。桌子上還擺水果和點心。
“媽,今天誰過生日啊?”我迷迷糊糊地問。“傻孩子,今天是中元節(jié),要祭祖呀”。媽媽頭都不抬地說道?!盀槭裁唇裉煲雷婺?”我疑惑地問?!敖裉旒雷?,不僅為了祈福平安。同時也要將先人的靈魂接回家?!眿寢屓粲兴嫉鼗卮稹?/p>
“哦,原來是這樣”。我揉著眼說。
晚上,門前的小河邊聚滿了人。許多人手拿河燈,點亮蠟燭,把一盞盞明燈放入河中。那一盞盞明燈,就像一艘承載著希望的小船,漸行漸遠,帶著人們的哀思駛向遠方。我也取了一盞燈,點燃蠟燭,默默許下愿望。
七月三十鬼門關(guān),又一個中元結(jié)束了……
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之中元節(jié)作文(篇4)
早晨,鬧鐘的“叮鈴鈴”聲把我從美夢中“喚”醒,我揉了揉惺忪的睡眼,無意中看了一下日歷,今天是8月24日,下面還標注著“中元節(jié)”三個字,中元節(jié)?沒聽說過。為了滿足自己的好奇心,我問媽媽什么是中元節(jié)?媽媽告訴我:中元節(jié)是人們紀念祖先的日子。哦,原來如此,我恍然大悟:怪不得最近媽媽經(jīng)常疊元寶呢!
到了中午,我們都忙開了:我負責疊紙,爸爸、媽媽負責燒飯菜。我來到桌前(桌上放著今天我應(yīng)該疊的紙),哦,天啊!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桌上的那疊紙足有3厘米厚,事不宜遲,我立刻動手干了起來。我按照爸爸教我的快捷方法:先拿出一些紙,把它們平均分成幾份,再把它們卷起來,壓平,最后它們一張一張地抽出來,就行了。過了三十幾分鐘,我把紙疊好了,媽媽那邊也好了。我?guī)蛬寢寯[好飯菜,碗筷,爸爸拿了一根樹枝和耐燒的舊臉盆,再點燃蠟燭,一切準備就緒。
爸爸先從紙堆里抽出一張紙,點燃后,一張放在大門前,再用另一張引火放在舊臉盆里,待火燒起來后,爸爸把兩捆紙放在舊臉盆里,過了一會兒,紙燒成了灰,爸爸把元寶放入舊臉盆中,3分鐘過去了,元寶也燒完了,等火滅了,我們趕緊磕了頭,磕完頭后,我吹滅了蠟燭,爸爸把舊臉盆端走倒掉,我們把桌子重新收拾好。
中元節(jié)是祭祖的日子。我們不能忘記:沒有祖先的勤勞,我們也不能過上如今幸福美好的日子!
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之中元節(jié)作文(篇5)
在老家,今天最重要的一件事是燒包封。包封像信封一樣,里面裝滿了冥錢,封面上寫上收的先祖名字。用奶奶的話說,老祖公們回家在了半個月,今天要回那邊去了,我們要多多的給他們準備一些,去了那邊才有錢花。
幼時,每年快到七月半,就要幫著奶奶做紙殼,有金紙殼,也有銀紙殼,做成金元寶,銀元寶的樣子。除此之外,奶奶還要做紙衣,紙褲,紙帽,紙包等,做了堆在一個大籃子里。到了七月半這天,還要殺雞,買魚,買水果,買酒,買茶等當貢品,等太陽落山后,全搬到門口,點上蠟燭焚上香,三跪九叩首,把所有物品一一敬獻后,再把各種紙做的物品一一焚化。
現(xiàn)在回想起來,小時后祖父還教我填過包封,包封四周印著紙人紙馬,兩邊是對聯(lián)的形式,上聯(lián)是:虔具冥財一封上奉,下聯(lián)則是:魂下火中收用。中間的空格就是自己填寫,格式和稱謂都很講究,比如要豎行填寫,從右至左,稱祖父應(yīng)稱:祖考_氏老大人,亡妻稱妣,_氏老儒人,對應(yīng)的曾祖稱曾考,高祖稱高考,父親則可以叫父考或是顯考,落尾則稱陽眷。填完后還要翻轉(zhuǎn)過來,在背面大大的寫上一個“封”字。祖父向來是不信鬼神的,但每年七月半,他卻會揮毫潑墨,用毛筆在包封上工工整整的填寫先人們的名字,也許,這是緬懷先人的方式,寄托的,是一個孝子的哀思。
離開家鄉(xiāng)已久,對燒包封的習俗感覺已經(jīng)很遙遠,但每年這一天,我仍會感到悲涼,身處鋼筋叢林的都市,我不會也不可能給故去的祖父祖母燒包封,只有在心里默默思念他們,如若泉下有知,祝他們一路走好!
聊感欣慰的,是前幾天拿到了新出版的《楚雄文藝》,上面刊載了我寫給祖父的文章《我的祖父》,大體勾勒了祖父坎坷不平的傳奇人生?!冻畚乃嚒返氖灼湍┪玻€報道了《寂寞堇花開》首發(fā)的情況。如果今天我把它作為禮物獻給祖父,相信祖父的在天之靈,也會含笑九泉吧!萬劫難磨赤子心,敬愛的祖父,兒孫不才,這也算一點小小的安慰吧!
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之中元節(jié)作文(篇6)
說是“鬼節(jié)”,其實就是家鄉(xiāng)的七月半,即每年的農(nóng)歷七月十三。因家鄉(xiāng)的俗語“七月半,鬼亂躥?!倍妹亦l(xiāng)的中元節(jié)。聽外婆說,每到這一天晚上,鬼們都會來吃刺梨。倘在寂靜無聲的時候,手拿一面竹篩,一塊明鏡,來到刺梨蓬邊,細聽有“沙沙”作響的聲音,便用竹篩迅速地罩住刺梨蓬,再掏出明鏡一照,便可捉到鬼……我往往被嚇得毛骨悚然,因此也不敢鑒定外婆的話的真?zhèn)?,只是每年月半過后,刺梨便全是蟲蟲眼眼,大人們都說,那是鬼吃過了的,我便也確信了??蛇@驚嚇并未減輕我對家鄉(xiāng)“鬼節(jié)”的喜愛,它讓我樂趣無窮。
月半這天,依據(jù)家鄉(xiāng)的習俗,每家每戶都要插香瓜、插搖錢樹、給先人們燒錢紙(香紙)。所以這天要是誰家小孩摘了誰家的瓜,大人們都不會較勁。一大早,我和小伙伴們就到附近菜地去偷南瓜。大孩子就往個大渾圓的中等瓜摘,小小孩力氣小,就往個小的摘,拿回來后分好類,拳頭大的瓜就把它插在竹桿頂上。然后往瓜上插滿香,又一小撮一小撮小心地把香捆綁好,再一小撮一小撮香點然后解開帶子,一個星星點點的空中火球就做好了,這時大人們就會幫著扛到寨子的大樹腳下參加展覽,比一比誰家的香瓜插得又圓又好。而稍大的瓜,我們就用刀小心翼翼地把瓜帝揭開,把里面的瓜瓤掏出來,然后就在瓜壁上精心雕刻各種字樣和簡單的圖形,有“七月瓜燈節(jié)”、“雙龍戲珠”、“某某瓜燈”……里面點根蠟燭,遠遠看去就像一個燈籠,用繩子系好瓜燈后就可在小伙伴面前相互炫耀。至于搖錢樹,則是把點然的香一層層掛在竹丫上,香火在夜色中閃閃發(fā)光,亦真亦幻,窄一看,還真像一棵圣誕樹。
此外,每家每戶還會從自家門口路兩旁一直把香插到岔路口,把為先人準備好的包(里面裝有錢紙,用一個像信封一樣的包裝好,封面像寫信封一樣要寫上各先人的名字,據(jù)說這樣他們才能收到錢,要不會被孤魂野鬼們搶去)也拿到這里來燒。而我們這時早也忘卻了那讓人恐怖的鬼,搶著和大人們插香、燒紙,這些火光成了我們夜色中最溫馨的伙伴,我們就在這火光中放縱著自己的快樂。
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之中元節(jié)作文(篇7)
每逢七月,民間必定會舉行隆重的慶祝活動,全國各地,無論是商業(yè)區(qū)還是組屋區(qū),都可以看到慶中元的紅色招紙,張燈結(jié)彩,設(shè)壇酬神?!捌斩取眱x式是中元節(jié)中最最重要的環(huán)節(jié),大致可分為街普、市普、廟普等,以街坊為主的普度稱為“街普”,以市場為主的普度稱為“市普”,由廟宇住持的普度稱為“廟普”。普度通常以寺廟為中心,附近居民將祭品拿到寺廟來祭祀,也有很多人在家門前擺放供桌,陳設(shè)祭品,還會在屋檐下掛紙燈。
祭祖節(jié)在陰歷七月十五,所以簡稱“七月半”祭祖。但祭拜的儀式一般在七月底之前傍晚時分舉行,并不局限于特定的一天,平常日子要對先人祭拜,一般都不動先人的牌位。到了祭祀的時候,則要把先人的'牌位一一請出,恭恭敬敬地擺放在專門做祭拜用的供桌上,再在每位先人的牌位前插上香,每日晨、午、昏,供三次茶飯,直到七月三十送回為止。有先人畫像的,也要請出掛起來。祭拜時,依照輩份和長幼次序,給每位先人磕頭,默默禱告,祈求祖先保佑自己平安幸福。
送回時,要選擇斷黑之后,一般是一家之長及家中男丁攜帶炮竹、紙錢、香燭,找一塊僻靜的河畔或塘邊平地,用石灰撒一圓圈,表示禁區(qū)。再在圈內(nèi)潑些水飯,燒些紙錢衣物,稱燒「包衣」,鳴放鞭炮,恭送祖先上路,回轉(zhuǎn)“陰曹地府”。
現(xiàn)在,中元節(jié)的祭祖儀式已經(jīng)簡化,大部分地區(qū)都是在農(nóng)歷七月十五或七月十四傍晚開始舉行祭祖儀式。祭祖儀式也已經(jīng)簡化了,逐漸剔除了迷信色彩,保留祭奠形式,作為對祖先的緬懷和紀念。